"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撤县设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研究以邹平为例【字数:12492】

2024-11-02 13:0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撤县设市,即撤销原有县的建制,在原地区设立新的市级行政单位。对于邹平市来说,撤县设市既是新的机遇,也是一次重大挑战。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共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共文化建设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想要推动撤县设市后城市的发展,邹平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不仅对实现撤县设市后邹平市的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丰富邹平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撤县设市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一般概述2
(一)撤县设市2
(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
(三)公共文化建设2
二、撤县设市背景下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现状2
(一)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覆盖全市3
(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3
(三)组建公共文化建设服务队伍3
(四)公共文化建设活动品牌化3
三、撤县设市背景下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4
(一)公共文化建设中政府责任缺位的问题4
(二)多元公共文化建设供给机制完善问题4
(三)公共文化建设人才评价体制改进问题5
四、撤县设市背景下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5
(一)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政府主导5
1.政府重视公共文化建设5
2.深化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职能6
(二)创新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管理制度6
1.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6
2.创新政府财政投入的管理方式7
(三)改进公共文化建设人才考评制度7
1.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7
2.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7
3.切实保障考评机制贯彻落实8
五、总结8
致谢8
参考文献8
撤县设市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研究——以邹平市为例
引言
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体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不断向前推进,社会物质层面的财富慢慢累积,人民生活的档次和水平也逐渐提高。相对应地,公众对于公共文化生活各方面的需求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迫切期望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平等地享有公共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是我国每一位公民基础的权益之一。但是,从国内目前公共文化的现实来看,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结构性过剩之类的问题,追本溯源,主要是受到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影响[1]。因此,我们从这样的情况不难推断得出,邹平市的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撤县设市的大背景之下,邹平市的公共文化建设更是需要进行调整、完善,进而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以及新的目标要求。完善邹平市的公共文化建设,并使之顺利落到每个人身上,一方面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邹平市当地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发挥出社会治理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2]。出于此种现有情况的考量,本次调查研究以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分析对象,透过对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现状的阐释,积极找出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撤县设市后能够推进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全面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 撤县设市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一般概述
(一)撤县设市
撤县设市,指的就是撤去原来县的建制,在已经存在的县行政区域设置新的、与县行政地位相同的市,我们称之为“县级市”。旧有的县所管辖范围,由新设立的“县级市”管辖。地级市所管辖的县行政区域,在撤县设市之后,于法律层面上则成为“省辖市”,但是新设市的管辖权仍然归属于原来的地级市。一般情况来看,撤县设市有利于提高新设城市的知名度,使之能够在更广大的范围上进行策划宣传,有利于营造出有益于城市发展的舆论氛围,达到“横空出世”的效果。除此之外,“市”会比“县”有着更为优惠的政策扶持和更高的待遇标准[3]。此前的众多事例显示,撤县设市之后的“市”财政比“县”在财政上可以享有更丰厚的周转资金,还可能会获得一笔较为可观的、能够用于城市建设方面的费用;而在人员编制方面,“市”会比“县”有更大的权限可以设置多个分部机构,在更大程度上设立一些职务和安排一些人员;对于各类公职人员而言,在撤县设市后可以工资和补贴会有所增加,或者是编制级别有所调高等。最后,“市”会更加注重城市建设,撤县设市后城市会把主力放眼于建设上,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是撤县设市后的城市政府工作的中心点[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性质的需要而形成发展的文化形态,与经营性文化相对,具有共享性、广泛性、集体性等外部公共性特征[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广大公众的文化服务体系,兼具公共性和公益性。在管理上,它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以政府的公共财政作为投入保障。政府在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惠民工程,以及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应该根据撤县设市之后城市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政府承担自己的主体责任,以公共文化建设为基本点,实现多方的和谐融洽发展。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源不可或缺的托底支撑功能,不断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关注其发展和落实,持续得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品质以及公共服务标准,顺利维护公众能够普遍享有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权益[6]。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完善,是公共性培育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公共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需要。
二、 撤县设市背景下邹平市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邹平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黄河在其西北方,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冬季少夏季多,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50千米2;截止到2018年,邹平市常住人口有80.83万人。邹平市所处的地方曾经是历史上齐鲁上九县之一,夏朝时立邹侯国,西汉置县。邹平市全境26千米有济青高速横穿,距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62千米。1991年,邹平市境内发现有属龙山文化的古城遗址,这一考古发现将中国文字史往前推进了800年;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丁公遗址、唐李庵、范公祠、王薄起义遗址等景点也在邹平市境内,包括这些在内全市共有大大小小的景点80多处。 
山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在2018年8月28日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邹平县设立邹平市的通知》,宣告邹平正式撤县设市,邹平市变为由山东省直辖、滨州市代管。借助撤县设市这一历史性的发展际遇,邹平市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发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多环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产业配套协同发展为支撑,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城市发展建设。邹平市有条不紊拉开城市规划蓝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推动邹平市要素布局、规划配置、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协调发展,逐步将邹平市打造成为适宜产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新城市。统筹推进发展,邹平市将坚持城乡一体,依靠公共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邹平模块[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60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