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各大电商平台食品安全水平差异性分析【字数:9251】

2024-11-02 10:5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I
关键词 II
ABSTRACT III
KEY WORDS III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1
三、材料与方法 2
四、结果与分析 3
(一)整体情况 3
(二)线上合格率与总体合格率对比 5
(三)不同电商平台抽检结果 6
1.抽检结果分析 6
2. 不同电商平台抽检批次与不合格率对比 7
(四)不同食品种类抽检结果 7
1.抽检结果分析 8
2. 不同种类食品抽检次数与不合格率对比 9
(五)不同季度下四大电商平台合格率对比 9
(六)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抽检结果分析 11
五、结论与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相关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各大电商平台食品安全水平差异性分析
摘 要
为了分析不同电商平台食品安全水平的差异,为消费者网购食品和相关部门监管提供建议,本文汇总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4月——2019年3月发布的线上渠道食品抽检结果,对比了线上合格率与总体合格率,比较了不同电商平台、不同食品种类、不同季度的抽检结果,总结了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抽检结果并对其不合格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知,线上食品抽检合格率(83.0%)显著低于总体合格率(97.6%)。四大电商平台食品抽检合格率有显著差异,苏宁最高(93.6%)、淘宝最低(67.5%)。四个季度食品抽检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一季度(84.3%)、三季度(84.2%)、二季度(83.8%)、四季度(79.8%),但无显著差异。七种样本量充足的食品中酒类合格率最高(100%),肉制品合格率最低(67.6%)。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合格率相对较高,不合格项目主要是酸值(价)。因此,我国消费者网购食品应优先选择苏宁、京东,我国政府应完善抽检体系,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建设,明确电商平台责任。
引言
食品维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食品安全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康,所以必须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食品质量抽检有助于有效剔除不合格的食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利于构建食品行业市场秩序,促进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食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王贺阳等,2019)。因此,国家质量监管部门的食品检验显得尤为重要。食品检验指的是按照相关标准,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和手段,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检测一些有毒物质。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产品具有多元化和便利性等优点,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线上渠道购买食品,线上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发严峻(刘大维、费威,2019)。2018年8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出17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10批次来自线上。2018年“双十一”之前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项抽检结果显示,线上食品合格率为95.0%,比2017年我国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97.6%低。
网络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电商平台对销售商家设置的准入门槛低、产品审核不严格、疏于日常检测,加上网络购物的隐蔽性,容易使得劣质食品上架销售,且网购用户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食品,客观上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加剧了网络食品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物流配送技术还不够完善,食品具有易腐性,容易在配送过程中腐坏变质,因此线上渠道购买到不合格食品的可能性更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2016年《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颁布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才逐步明确网络食品交易过程中电商平台的责任(肖平辉、罗杰,2017),网络食品安全领域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且相对于线下抽检,线上食品抽检的力度偏低,抽样结构不够合理,网络食品抽检体系有待优化。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的食品抽检覆盖范围广、食品种类多、抽检数量大、检测权威性高,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而关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抽检结果的研究大多没有区分线上与线下渠道,无法对我国当前的线上食品安全形势进行整体概括,无法为消费者理性网络购物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合理建议。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4月—2019年3月一年期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汇总了线上抽检结果,分析了不同电商平台、不同季度、不同种类的食品抽检情况,从而分析我国线上食品安全形势,使消费者更为明晰哪些种类食品更适合网购、哪些电商平台更值得信任、哪一季度食品网购合格率最高,能够对电商平台起监督作用,有利于电商平台自我监管,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日后抽检提供参考,有利于网络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
二、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前人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研究已有很多。例如吕冰峰等人(2019)汇总了2018年我国水果、鸡蛋、蔬菜、水产品以及20152018年蜂蜜的食品质量安全抽检结果,对比了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下食品的抽检合格率,对不合格项目及其成因、危害等进行了阐述。目前,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领域的认知不够科学,例如错误看待食品添加剂,这容易引发食品安全恐慌。对此,王静、孙宝国(2013)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客观阐述,使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的认知更加客观。
近年来,我国居民食品网购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李方磊(2014)提出,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广域性,食品交易相对隐蔽,行业自律程度较低,网络食品监管面临巨大挑战。于艳艳、明双喜(2017)曾经统计2016年网络食品质量抽检相关信息,发现了网络食品的三大主要不合格因素,即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品质不达标。此外,外卖食品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刘鹏、李文韬(2018)指出,网络订餐行业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流动性高等特征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dzsw/60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