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污染现状【字数:11345】

2024-11-02 13:1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新的挑战,工业污染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解决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本文阐述了地区的工业发展现状,并以珠三角工业大气、水环境以及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珠三角地区大气、水体以及土壤中的主要典型污染物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珠三角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12年-2016年间持续下降,但4个重点行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高达15.8万t和1.0万t,仍呈居高不下的态势;大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SO2、CO、VOCs高强度集中排放,且除SO2外都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珠三角地区农村污染场地土壤中的典型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OCPs、邻苯二甲酸酯PAEs、多环芳烃PAHs都在局部区域存在高富集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而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且来源各不相同。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珠三角工业概况 2
1.1 研究区域概况 2
1.2 珠三角工业发展现状 2
1.3 珠三角地区工业的空间分布 3
2 珠三角工业污染现状 4
2.1 珠三角工业废水污染 4
2.1.1 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 4
2.1.2 珠三角地区水污染分布特征 5
2.2 珠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 6
2.2.1 珠三角地区的大气颗粒物PM2.5 6
2.2.2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 7
2.3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土壤污染 9
2.3.1 珠三角地区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9
2.3.2 珠三角地区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 11
3 结论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图1 珠三角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总体分布图[10] 3
图2 珠三角地区近五年废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14] 4
图3 珠三角地区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所占百分比[16] 5
图4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PM2.5的空间分布特征[18] 7
图5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SO2的空间分布特征[18] 8
图6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CO的空间分布特征[18] 8
图7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18] 9
图8 土壤OCPs残留浓度空间分布[29] 10
表1 以新产品为产出变量的效率值[9] 3
表2 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类型及其来源[18] 6
表3 珠三角地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浓度范围表 9
表4 珠江三角洲4个城市的农业区域中各类农产品PAEs含量及检出率[27] 11
表5 珠三角地区重金属元素及其含量[37] 12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污染现状
引言
珠三角地区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该地区已经成功步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且在如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1]。其面积和人口是整个广东省的23.4%和52.0%,GDP却占到了广东省77.0%以上,全国的约9%[2]。如把广东、香港、澳门加在一起,他们就是排在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加速,对于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加大,建设用地占地比重也逐渐升高[3],沿岸居民使用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沿岸地区地带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加大,工业燃料的消耗不断增加,该地区自2004年以来的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已经远远超过200万(t2008年除外)[3]。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高强度开发区域的代表,与此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污染日趋严重,使得该区域的环境问题瑜愈加严重,目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区域。该区域具有高密度经济开发、开发利用强度大、污染程度高等特点。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珠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研究珠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现状,对于区域工业生产空间的认知和优化调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将珠三角地区的水体、土壤和大气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阐述了工业废水污染、土壤以及大气污染的现状、来源、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1 珠三角工业概况
1.1 研究区域概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广东省中南部,南面与香港和澳门隔海相望。三角洲冲积平原位于该区域中南部,地形走势较为低平,河网密布,海拔在0.2~0.9m之间,东、西、北三面被低山和丘陵环绕[4]。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2度00分至东净115度24分,北纬1度43分至北纬23度56分,占地面积可达47954km2,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研究区内有多条河网且分布密集,水系发育,其中珠江水系是由东江、西江、北江、潭江四条等江流组成的,且该水系以集水面积较为广阔、地表地面径流量大、汛期长、河流中含沙量大的特点著称[5]。区域内总占地面积约4.17万km2,常住人口约5900万。该地区终年温暖湿润较为宜居,年平均气温22.0~24.4℃;降水降雨量十分可观,全年平均降水量1800~2200mm,但是由于受季风影响,有暴雨多、季节性强的特点,强降雨的份集中分布在每年的4~9月,6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6]。
1.2 珠三角工业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空间以2604.71km²的大小占据了整个城市群地区总面积的6.25%。在珠三角9市中,佛山以525.24km²的规模位居榜首;反观肇庆只占74.66km²,规模最小。珠三角约有70%的工业生产空间规模被广州、佛山、深圳、东莞4市占据[7]。截止到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为84.03%,工业总产值达9.07万亿元,其地区生产总值以5.3万亿元占据全国经济总量的约9%。工业生产空间呈现由核心向边缘过渡的结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被分为内外圈,内圈层的工业分布较为紧凑,外圈层则比较稀疏[8]。
珠江三角洲九市的新产品发展也成为趋势,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0—2017年珠三角九市的相关数据,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广东统计年鉴》[9]。以新产品产值为产出变量的的效率值代表了创新科技的转化效率,测算结果见表1。表1中表明了珠三角九市的新产品产出效率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称得上“高效”的一类市是效率值大于或等于0.8的,依此类推,“中等效率”的一类城市则是效率值大于或等于0.6但小于0.8的那一类,至于效率值小于0.6的城市,自动归为“低效率”城市。珠三角九市的总平均效率是0.795,在各市的平均效率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属于高效,都超过了0.80;中山、江门和肇庆属于中等效率,都不到0.70[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