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作物土传病害调查及芹菜病害防控实验【字数:9383】

2024-11-02 13:1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III
关键词 III
Abstract IV
Key wordsIV引言1
1材料与方法4
1.1大棚及大田农作物生长及病害发生调查4
1.2致病菌株的分离4
1.3拮抗放线菌的筛选4
1.4芹菜田间实验4
2结果与讨论5
2.1大棚蔬菜及大田农作物生长及病害调查5
2.1.1南京郊区麒麟镇草莓生长情况调查5
2.1.2南京华成蔬菜合作社青菜及芹菜生长情况6
2.1.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郊区农田作物生长情况7
2.2病原真菌的分离9
2.3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9
2.4生防制剂处理对芹菜植株生长的影响 10
3结论 12
3.1通过田间调查,了解了大棚蔬菜及农田作物生长及发病情况 12
3.2通过实验室实验筛选获得了拮抗放线菌及草莓病原菌的菌株材料 12
3.3通过田间应用试验,验证了放线菌生物有机肥对芹菜的促生及防控效果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农作物土传病害调查及芹菜病害防控实验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放线菌(Actinomycete)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抗生素的重要生产者,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了解了大棚蔬菜、水果及主要农作物生长及病害情况。采样分离获得了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几株拮抗放线菌菌株,通过对峙培养检测了其拮抗活性。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放线菌生物有机肥对芹菜的促生及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放线菌生物有机肥处理后的芹菜亩产为1398.6 kg/亩与对照相比提高了75%,病害发生率为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土传病害是指由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物在条件适宜时侵染植物根部或茎部而造成的病害。土传病害的致病菌栖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于土壤中,难以根治,甚至被称植物癌症[1]。土传病原体的类型包括真菌、细菌和线虫等,引发包括纹枯、枯萎、立枯、猝倒、根腐、软腐、根肿和丛根等类型病害[2]。与细菌、线虫等类型引起的土传病害相比,土传真菌病害更易于传播,涉及作物类型广泛,对作物产量危害极大[3]。据估计植物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的70%~80%是病原真菌的侵染所引起,当前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导致粮食减产1.25亿吨,造成上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以人口众多、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严重,不仅导致作物减产、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和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4]。
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防治植物病害。物理防治耗时长且工作量大,且防治效果有限、受环境、地域等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化学防治由于其使用方便、效果明显而被广泛使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导致病害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水、空气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且存在农药残留,对人畜副作用大。生物防治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安全、有效和持久的特点,特别是避免了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故近年来备受关注。因此,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是目前最为切实可行的策略之一。生物防治是利用活体生防菌株及其代谢的活性成分来控制病害发生的一种技术,生防菌株可在作物植株及根际定植生长,形成生物屏障保护作物免受病原菌侵害;其代谢活性物质一方面抑制杀死病原真菌,另一方面诱导植株提高病害抗性,菌株所分解和转化的营养元素又可以被作物加以利用,进而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
放线菌(Actinomycete)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抗生素的重要生产者,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在农业、医学上均有重要的作用。放线菌是人们最早研究发现具有生防效果的微生物并应用到生产中,其生防作用主要靠菌株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这种微生物资源在生物防治上用途广泛,实际应用性好。其中链霉菌属和其相似类群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是最主要的资源。而链霉菌是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来源,其中约80%的活性物质产生的抗生素应用在农业生产上。链霉菌制成的可用菌剂已有多种被应用于实际生产,如链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多效霉素、S921等。可抑制多种病原菌,如葡萄孢菌、杨树腐烂病菌、灰霉病菌以及白菜软腐病菌等。[5]
生防菌株的防治机制有多种,包括拮抗作用、寄生作用、竞争作用、诱导抗性等。由于大多数的生防菌株都是在实验室中获得,而土壤中的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不排除有两种或者多种防治机制共同作用或其中一种机制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部位起相应作用的可能性。
拮抗作用是指在同一空间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在生存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分泌的抗菌物质(抗生素、细胞壁降解酶类、细菌素和其它抗菌蛋白及挥发性抑菌物质)改变其生存环境,从而抑制有害病原物的生长或发展或直接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寄生作用是指生防菌能够与有害病原物形成寄生关系,寄生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利害关系。有益微生物寄生在病原物体内或体表上,利用寄主即病原物细胞内的物质或剥夺病原物所吸收的营养物质作为养料,营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病原物细胞因营养不良或组织破裂而死亡,从而达到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的目的。
竞争作用是指生防菌可与有害病原物形成营养物质上的竞争关系,通过抢夺病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导致病原物营养缺乏而死亡,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