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3
1.1 材料 3
1.1.1主要试剂 3
1.1.2 鸭肝炎病毒(DHAV)及鸭胚 3
1.1.3 主要仪器 3
1.2 方法 3
1.2.1 鸭胚肝细胞的制备及DHAV的感染3
1.2.2 在复制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4
1.2.2.1 病毒吸附实验 4
1.2.2.2 病毒复制实验4
1.2.2.3 病毒释放实验4
1.2.3 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4
1.2.4 实时定量PCR5
1.2.5 病毒吸附过程中的形态观察5
1.2.6 数据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5
2.1 鸭胚肝细胞的形态观察5
2.2 吸附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6
2.3 复制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7
2.4 释放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8
2.5 病毒吸附过程的观察9
3 讨论 10
4 结论 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图1 不同状态的鸭胚肝细胞6
图2 吸附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7
图3 复制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8
图4 释放过程中DHAV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9
图5 DHAV在吸附鸭胚肝细胞过程中的形态特征10
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引言
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养殖家禽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养鸭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鸭的存栏量已经超过10亿,占世界总存栏量的70%以上,成为了世界养鸭大国。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是一种急性、传播迅速、高发病率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类肝炎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主要侵害3周龄内的雏鸭,以48日龄的雏鸭最易感染,而成年鸭则呈隐性感染,无临诊症状,但能排毒,传播该病。病鸭常发生痉挛,头向背部后仰,多呈角弓反张样外观,俗称“背脖病”,同时肝脏常有特征性出血性病变[14]。该病于1949年在美国被首次发现后[5],世界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该病的报道。在中国,该病于1963年被首次报道,并在1984年被郭玉璞等人证实北京地区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为DHV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三种不同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分别是鸭肝炎病毒1型(DHV1),鸭肝炎病毒2型(DHV2)和鸭肝炎病毒3型(DHV)[78],而且它们之间没有共同抗原。在第九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报告中,DHV1被重命名为DHAV,并被划分到微RNA病毒科中一个新的属,即禽肝病毒属(Avihepatovirus)中[9],同时DHV2 和DHV3被划分到星状病毒科,并分别被命名为DAstV1和DAstV2[1011]。DHAV是这三种病毒中毒力最强,分布最广的,而DAstV1和DAstV2分别只在英国和美国分布。DHAV的病毒颗粒小而简单,直径约30纳米[12],没有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球形,具有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约7.8 kb,被包裹在无囊膜的衣壳中[1314],胞浆内繁殖。其基因组基本结构为:5UTR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UTR,具有典型的微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516]。DHAV可以使3周龄内的雏鸭出血,肝脏坏死,甚至使其死亡,危害极大。DHAV可分为三类:呈世界型分布的经典株DHAV1,在台湾分离到的DHAV2,在南韩和中国分离到的DHAV3[1718]。
近年来,随着养鸭业不断向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饲养方式也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饲养密度加大,使得水禽的生长环境恶化,降低了鸭群的免疫力,同时也利于病毒在个体之间的传播且提高了病毒变异几率,DHAV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且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众所周知,病毒的复制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病毒的吸附,穿入,亲本病毒的复制及子代病毒的释放[19]。以微RNA病毒科中研究最为详细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例,在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吸附敏感的宿主细胞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包括静电吸附和特异性吸附两个极端。当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被细胞吞饮,形成内吞小体,然后进入胞浆,将病毒的基因组释放到细胞质中,并产生一系列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接下来,病毒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产生聚合蛋白,再进而分裂成11个独立的蛋白。其中一部分是病毒结构蛋白,构成病毒的衣壳,另一部分是非结构蛋白,包括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这些非结构蛋白和众多的宿主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构成了复制复合物。复制复合体在双层膜的小泡的表面来指导病毒RNA的合成[20]。简单来讲,在复制复合体的作用下,病毒RNA作为复制的模板被翻译成有限数量的负链RNA,然后负链RNA被用来产生很多子代正链RNA。先前翻译的病毒结构蛋白形成病毒的壳粒,经过酶的加工,可自我组装形成衣壳,进而包装子代正链RNA形成核衣壳,生成的新的病毒粒子蓄积在胞浆中,成熟后,从宿主细胞中释放[2123]。但目前为止,对DHAV的生物学特性[24]及其复制过程知之甚少,给DVH的防控,及降低其对养鸭业的危害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要进一步解决该病的防治问题,须对鸭肝炎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病毒吸附、复制及释放过程中DHAV病毒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同时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DHAV病毒在鸭胚肝细胞复制过程中的形态,以得到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单层细胞上的复制周期,为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4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