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方法60例具有治疗指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并辅以保肝药物同时服用,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比较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脱氧核苷酸(HBVDNA)及Child-Pugh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名称.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原因.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期效知晓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6.7%.93.3%.100.0%.100.0%,均高于干预前的30.0%.75.0%.33.3%.35.0%.26.7%.40.0%.20.0%.16.7%.28.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患者AST.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患者HBVDNA改善程度优于干预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持续性的药学服务具有显着的效果,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保证合理用药,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关键字:慢性乙型肝炎;药学服务;药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其关键是在于抗病毒的治疗[1].但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会因为不能坚持治疗而中途停药.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或服药频率,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并且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2],预后不佳.而药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能够有效的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高,使治疗更加规范.有效,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探究药学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65±7.06)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乙型肝炎检查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为阳性;(3)年龄>17岁患者.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2)伴严重精神异常或是不愿配合药学服务的患者.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并辅以保肝药物同时服用,观察患者持续治疗3.6个月时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药学服务干预内容具体如下.(1)了解刚入院患者的疾病与用药情况,并进行入院患者药学评估表的填写;(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详细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特征.治疗目的,并介绍恩替卡韦药物起到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3)药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出院患者用药指导表格进行填写;(4)每月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与用药情况,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邀请患者定期复查.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包括所患疾病.用药名称.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原因.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期效;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AST.ALT.HBVDNA水平进行监测,并且对肝脏储备功能采用Child-Pugh评分分级标准进行量化评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探究数据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比较干预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名称.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原因.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期效知晓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6.7%.93.3%.100.0%.100.0%,均高于干预前的30.0%.75.0%.33.3%.35.0%.26.7%.40.0%.20.0%.16.7%.28.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者干预前后AST.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干预后3.6个月,患者AST.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患者HBVDNA改善程度优于干预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60例患者干预前后对宣教项目知晓情况比较[n(%)]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表260例患者干预前后AST.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后3个月比较,bP<0.053探讨3.1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多数患者因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特征不了解,均缺乏规范化的治疗[3],对于用药名称.用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均不甚了解.药师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方案后,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特征及用药的各项信息,让患者认识到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并介绍合理的饮食,纠正疲劳过度.饮酒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4].本探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对所患疾病.用药名称.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原因.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期效知晓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6.7%.93.3%.100.0%.100.0%,均高于干预前的30.0%.75.0%.33.3%.35.0%.26.7%.40.0%.20.0%.16.7%.28.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使治疗更加的规范化,因此药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十分有必要.3.2药学服务的可行性慢性乙型肝炎因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对于该病的治疗不够重视,经常会出现擅自停药或者改变服药的频率及剂量等[5],导致治疗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药学服务干预后,使患者的用药及饮食更加的合理与规范,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3.6个月,患者AST.ALT.HBVDNA及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患者HBVDNA改善程度优于干预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恩替卡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并且在干预后能够使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具有可行性.3.3药学服务与用药安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到治疗的效果.通过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后,使患者了解到用药注意事项.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对于各类不良反应情况有清晰的认识[6],消除恐惧心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是当不良反应出现后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的应对举措,从而使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7,8].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持续性的药学服务具有显着的效果,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保证合理用药,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文娱,许东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药学服务切入点.我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剖析,2014(10):950-952.[2]尹锋.临床药师干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学服务效果.北方药学,2018,15(1):143.[3]尤本明,王志君,潘勇华,等.复方垂盆草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药学服务与探究,2017,17(3):194-197.[4]刘亚允,梁雪松.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相关肾损伤.药学服务与探究,2017,17(6):445-448.[5]李悦悦,陈安妮,刘丹丹,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抗病毒治疗现状及用药教育效果评价.药学服务与探究,2017,17(2):97-101.[6]王涵,程凯,李根.临床药师参与宫颈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治疗的药学监护.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5):552-557.[7]陈集志,李刚,于强,等.临床药师干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药学服务效果.我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6):387-389.[8]孙智辉,张四喜,王淑玲,等.临床药师对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药学宣教的效果剖析.我国药房,2014(6):559-56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