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龙化虎变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龙字【释义】:《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又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因此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汉族传说中的龙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和腾云驾雾,后来成为皇权象征。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两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传说。在中国,流行“耍龙灯”(“舞龙”、“龙灯舞”)等风俗。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它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化字【释义】:化
虎字【释义】: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变字【释义】:变,bian,从丝从言从攴。本义:弹琴时手指在不同琴弦间移动。〈动〉(1) 形声。从攴( pū),娈(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变,更也。——《说文》变,易也。——《小尔雅》基本意思是形容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还有以这个字为题的诗歌,图书,歌曲以及音乐唱片。又做“変”,“変”为日本汉字
龙化虎变【拼音全拼】:lóng huà hǔ biàn
龙化虎变【五笔码】:DWHY
龙化虎变【拼音码】:LHHB
龙化虎变【解释】:比喻变化莫测。
龙化虎变【出处】:《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龙化虎变【近义词】:千变万化
龙化虎变【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龙化虎变【英语】:The dragon turns into the tiger
龙化虎变【成语接龙】:
龙化虎变--变危为安--安如盘石--石火风灯--灯烛辉煌
龙的【成语接龙】,龙【相关成语】:
0、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1、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2、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3、龙标夺归: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
4、龙伯钓鳌: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5、龙驰虎骤:指群雄逐鹿。
6、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7、龙德在田: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8、龙雕凤咀:比喻辞藻之美。
9、龙斗虎争: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10、龙断可登:指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11、龙断之登: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12、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3、龙多乃旱: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14、龙飞凤起:比喻帝王或圣人兴起。
15、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6、龙飞凤翔:①指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17、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18、龙飞虎跳: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19、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化的【成语接龙】,化【相关成语】:
0、化悲痛为力量: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1、化被万方:华:德化,用恩德来感化;被:到,及;万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达到四面八方。
2、化驰如神:化:以恩德感化;驰:疾速奔走。旧时比喻道德教化深受百姓欢迎,施行极为迅速。
3、化敌为友:把敌人转化为自己的朋友。
4、化腐成奇: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
5、化腐为奇: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同“化腐成奇”。
6、化腐朽为神奇: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7、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8、化公为私:指以不法手段侵吞公物。
9、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10、化及豚鱼: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
11、化零为整: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12、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13、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14、化日光天:①指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同“光天化日”。
15、化若偃草:指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
16、化铁为金:化:变。神话传说仙人将石头变为黄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
17、化外之民: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18、化为灰烬:变成一堆灰土。多指被彻底烧光。
19、化为泡影: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虎的【成语接龙】,虎【相关成语】:
0、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1、虎饱鸱咽:像老虎一样凶残饱食,像鹞鹰一样贪婪地吞咽猎物。形容贪官污吏凶狠贪婪。
2、虎豹不外其爪:老虎和豹子不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比喻军队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3、虎豹豺狼: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4、虎豹九关:九关:九重天门。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
5、虎豹狼虫: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6、虎豹之驹:驹:两岁以下的幼马或少壮的骏马。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远大的英俊少年。
7、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8、虎变不测:无法预测老虎身上的花纹发生什么变化或何时变化。形容非常之人的行踪或性情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9、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10、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11、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12、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13、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14、虎荡羊群: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
15、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16、虎毒不食儿: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17、虎而冠: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18、虎而冠者:冠:帽子。穿衣戴帽的老虎。比喻凶残如虎之人。
19、虎符龙节: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变的【成语接龙】,变【相关成语】:
0、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1、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2、变风改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3、变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4、变服诡行: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5、变躬迁席: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6、变古乱常: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7、变古易常: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8、变古易俗: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9、变故易常: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10、变化不测: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11、变化不穷: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12、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13、变化莫测: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14、变化如神: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15、变化万端:端:头绪。形容变化之多。
16、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7、变化无方:方:方向。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变化灵活,捉摸不定。
18、变化无穷: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19、变化有时:时:定时,一定的时期。随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