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龙蛇混杂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龙字【释义】:《辞源》云“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又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因此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汉族传说中的龙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和腾云驾雾,后来成为皇权象征。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两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传说。在中国,流行“耍龙灯”(“舞龙”、“龙灯舞”)等风俗。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它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蛇字【释义】:蛇,she,古字为它,毒虫也。从虫从它。它本为长虫,後加虫於左旁为俗字用。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会意,从虫,从它。“它”本义为“巡游之蛇”。“虫”指“爬行小动物”,“虫”与“它”联合起来表示“会摆尾游行的虫”。本义:一种会摆尾游行的虫类。
混字【释义】:混,多音字。hún与hùn两个读音,异体字有:昆,浑,溷,?。*又姓氏,读作kūn。
杂字【释义】:杂,基本意思是“非主流、非标准”,地位附属、性质不正。
龙蛇混杂【拼音全拼】:lóng shé hùn zá
龙蛇混杂【五笔码】:DJIV
龙蛇混杂【拼音码】:LSHZ
龙蛇混杂【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龙蛇混杂【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文殊》:“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龙蛇混杂【近义词】:鱼龙混杂
龙蛇混杂【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蛇混杂【英语】:dragons and snakes jumbled together
龙蛇混杂【成语接龙】:
龙蛇混杂--杂七杂八--八面驶风--风急浪高--高傲自大--大得人心--心口不一--一寸赤心--心口如一--一寸丹心--心小志大--大快人心--心粗胆大--大夜弥天--天下第一--一字见心--心高于天--天下为一--一体同心--心比天高--高自骄大--大言欺人--人小鬼大--大辩不言--言行抱一--一片冰心--心腹之言--言行不一--一片丹心--心贯白日--日月经天--天大地大--大酺三日--日月丽天--天理良心--心如止水--水广鱼大--大天白日--日试万言--言行若一--一见倾心--心同止水--水宽鱼大--大禹治水--水光接天--天下归心--心到神知--知行合一--一德一心--心神不安--安安心心
龙蛇混杂【造句】:
0、一定要严加布防,若是让罪犯逃到火车站那些龙蛇混杂的地方,就不好办了。
1、无名小镇龙蛇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形形色色。
2、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咖啡馆那里龙蛇混杂正好是他们接头的好地方。
3、茶棚里至少也有十七八人龙蛇混杂很难查出是否有敌人这让姬清月很头疼。
4、此举,使得地纪千余年之前,圣山之上蛇鼠横行龙蛇混杂,污秽不堪。
5、网吧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平日里自然也有一些修真的少年成人在这里出入所以网管对修真的人见怪不怪更是对修真这回事半信不信。
6、所以每次到得大会来临建仓城中人流汹涌龙蛇混杂三道九流人物都有但是都不敢去惹青云门作为戊殇帝国境内最大宗门威严还是无可匹敌的。
7、此时龙蛇混杂,是非莫辨,安知我辈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军不得不疑。
8、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9、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个咖啡馆,那里龙蛇混杂,正好是他们接头的好地方。
10、里面龙蛇混杂良莠淆杂各种黑暗势力的人混居其中老爷竟然让我去里面找一个郎中?这不大靠谱吧。
11、他们的圈子龙蛇混杂充满明抢与暗箭机诈与权谋铁血与暴戾入此黑暗之域如石沉深海再无回头的可能!
12、在龙蛇混杂,虎踞龙盘的花花世界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最终抱得美人归。
13、茶棚里至少也有十七八人,龙蛇混杂,很难查出是否有敌人,这让姬清月很头疼。
14、一定要严加布防若是让罪犯逃到火车站那些龙蛇混杂的地方就不好办了。
龙的【成语接龙】,龙【相关成语】:
0、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1、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2、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3、龙标夺归: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
4、龙伯钓鳌: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5、龙驰虎骤:指群雄逐鹿。
6、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7、龙德在田: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8、龙雕凤咀:比喻辞藻之美。
9、龙斗虎争: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10、龙断可登:指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11、龙断之登:指谋利求财。龙,通“垄”。
12、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3、龙多乃旱: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14、龙飞凤起:比喻帝王或圣人兴起。
15、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6、龙飞凤翔:①指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17、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18、龙飞虎跳: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19、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蛇的【成语接龙】,蛇【相关成语】:
0、蛇杯弓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同“蛇影杯弓”。
1、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2、蛇灰蚓线: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
3、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4、蛇毛马角: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
5、蛇眉鼠眼:形容人的长相丑恶,心术不正。
6、蛇盘鬼附:比喻相互色结。
7、蛇雀之报: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以之为报恩的典故。
8、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
9、蛇入筒中曲性在:比喻本性难改。
10、蛇神牛鬼: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11、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12、蛇鼠横行: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13、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14、蛇头蝎尾: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15、蛇无头不行:比喻做事没有领头的就办不成。
16、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比喻失去主导或羽翼,就办不成事情了。
17、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18、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19、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混的【成语接龙】,混【相关成语】:
0、混混沄沄:水流汹涌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1、混混噩噩: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混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4、混然一体: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5、混世魔王:《西游记》中的一个妖怪。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6、混水捞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同“混水摸鱼”。
7、混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8、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9、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10、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11、混淆黑白: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12、混淆是非: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13、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14、混应滥应: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15、混造黑白: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16、混作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同“混为一谈”。
17、混沌不分: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18、混沌芒昧: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19、混沌未凿: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杂的【成语接龙】,杂【相关成语】:
0、杂进巧拙:杂:混杂在一起。灵巧的和笨拙的人都能得到录用。
1、杂乱无序: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2、杂乱无章: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3、杂七碎八:形容十分混杂。
4、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5、杂然相许:杂:各种各样的。纷纷表示赞同。
6、杂学旁收:杂:多种多样的;旁:广泛。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积累知识。
7、杂沓而至:杂沓:杂乱。指从四面纷纷而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