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成语束杖理民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2022-12-25 07: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束字【释义】:基本字义1.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事情的结末:收~。结~。6.姓,为姓氏的时候,要读作“kun”第三声。山东汶上城东有束姓,音同捆。
杖字【释义】:杖,读音:zhàng,从木从丈,持也。杖持曡韵。凡可持及人持之皆曰杖。字典解释:①拐杖;手杖:扶~而行。②泛指棍棒:擀面~ | 拿刀动~。
理字【释义】: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等含义。古语中“行理”为外交官名,行理常出国外,在旅行中办公,故名。《左传昭公十三年》中:“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即这个意思。故而“理”“李”是同音通用。
束杖理民【拼音全拼】: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理民【五笔码】:GSGN
束杖理民【拼音码】:SZLM
束杖理民【解释】: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束杖理民【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束杖理民【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束杖理民【英语】:Bind the staff and rule the people
束杖理民【成语接龙】:
束杖理民--民不聊生--生死与共--共相标榜--榜上无名--名门旧族
束【相关成语】:
0、束贝含犀:指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1、束兵秣马: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2、束帛加璧:束:一捆。帛:丝织品的总称;束帛:帛五匹;璧:指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五匹帛上面再加美玉。古时聘请或探问时奉送的贵重礼物。
3、束椽为柱: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4、束带结发:束系衣带,挽起发髻。指出仕。
5、束带矜庄:束:扎束;带:玉带,朝廷服饰;庄:庄重。腰扎玉带,态度庄重。
6、束带蹑履:束带:扎紧衣服;蹑履:穿鞋。指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7、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8、束发小生:束发:成童的代称。刚成童不久的少年。
9、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指缴械投降。
10、束广就狭:指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11、束肩敛息: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12、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3、束缊还妇: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14、束缊举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15、束缊乞火: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乞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16、束缊请火: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17、束马县车: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18、束马悬车: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19、束蒲为脯: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指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杖【相关成语】:
0、杖策窥园:杖策:拄杖。扶着拐杖,也要去园中看看。指不读死书,而是要观察、了解社会。
1、杖化龙:竹杖化作一条龙。比喻得道成仙。
2、杖节把钺: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征时,皇帝授予的权杖;钺:古兵器。既有皇帝授予的符节,又有极大的兵权。形容权力很大。
3、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
4、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5、杖莫如信: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6、杖头木偶: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7、杖钺一方:钺:古兵器。在一方手持大钺。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理【相关成语】:
0、理不胜辞: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1、理不胜词: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2、理不忘乱: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3、理纷解结:理纷乱,除疙瘩。
4、理固当然: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5、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6、理亏心虚: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7、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8、理屈事穷:没有道理,事情亦已穷尽。
9、理胜其辞:道理胜过文辞。指由于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简略质朴,道理却很充分。
10、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11、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
12、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13、理枉雪滞: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
14、理应如此:指按理应该这样。
15、理冤擿伏:理:治理;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事。伸雪冤屈,揭发隐秘的坏事。
16、理冤释滞:滞:滞狱,长期积压难以判决的疑案。辩白冤案,洗雪滞狱。
17、理冤摘伏: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18、理正词直: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19、理之当然: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民【相关成语】:
0、民安国泰: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1、民安物阜: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2、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3、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4、民变蜂起:蜂起:如群蜂飞舞一般。旧指人民反抗斗争蜂拥而起。
5、民不安枕: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6、民不堪命: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7、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8、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9、民不畏威:畏:害怕;威:威胁。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10、民淳俗厚:民风质朴敦厚。
11、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12、民膏民脂: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13、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14、民和年丰: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15、民和年稔:犹言民乐年丰。
16、民康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1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顺从;之: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老百姓只可以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18、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19、民力雕弊: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27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