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从立体构成的角度解析我国女装羽绒服的设计

2019-12-08 14:4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从立体构成的角度解析我国女装羽绒服的设计[20191208133009]
摘要
根据《羽绒服装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羽绒及羽绒制品的国家,在世界羽绒产品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羽绒服款式造型已不再单一,千变万化,在冬季广受人们的喜爱。但随着一些国外羽绒服品牌进入国内市场,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危机感,对比国外羽绒服品牌的强势竞争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内品牌的不足。而设计上的改革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立体构成通过对面料的构成对廓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立足于立体构成的各个要素的研究,能够为企业产品设计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参考和借鉴。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羽绒服立体构成改革创新竞争力
目 录
1.引 言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1
2.立体构成定义2
3.服装立体构成的定义和要素2
3.1服装视觉形态要素2
3.2服装材料要素3
3.3服装设计要素5
4.立体构成对服装的影响6
4.1服装本身就是立体构成6
4.2借助立体构成要素设计6
5.立体构成对羽绒服的影响6
5.1羽绒服本身是立体构成6
5.2羽绒服借助立体构成的要素进行设计6
6.我国羽绒服发展历程及问题分析8
6.1我国羽绒服发展历程8
6.2问题分析10
7.案例分析11
8.提出解决办法12
8.1服装视觉形态(造型结构)创新12
8.2服装材料创新14
结语17
参考文献17
致 谢18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立体构成和服装设计的关系。服装造型设计是以人体为基础的立体造型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面料及非常规面料),通过抽缩、折叠、堆积、绣缀、编织、缠绕等技术手法,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形成绚烂多姿的款式造型。
确定立体构成在羽绒服设计中的作用。羽绒服本身作为服装中的一大类,无疑也离不开立体构成。例如各种结构线、分割线、装饰线的运用,各种防绒、防风及透气性能的羽绒服布料的研发与运用,以及羽绒服长短、束腰等款式变化都可以从立体构成的角度进行探索与研究。
借助立体构成对我国女装羽绒服的造型结构设计、面料运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与不足,为今后的产品设计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参考和借鉴。
立体构成做为感性与理性共融所构成的设计法则,在服装设计领域中是设计基础。在当下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更倾向于纯感性的艺术设计,或者纯理性的理论应用。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合理研究与实践,必定能给我们的设计产业带来质的提升,从而提升我们服装设计产业有形与无形的附加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国内:我国虽然是服装大国,但仍不是服装强国。具有水平低、产量大、规模大、结构差的特点。女款羽绒服的设计大多还是经典款式或者一味的借鉴外围品牌款式或者进行代加工,没有形成特定的品牌文化和品牌风格。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多数羽绒服生产商都向国际的大面料商购买产品,自主研发的高科技面料还是比较少。
国外:在服装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视觉形态上都有所突破。根据《服装新材料》显示国外在面料方面做了很多革新,日本品牌UNIQLO研发了薄但是防止跑绒的亮面羽绒服面料,减轻了服装的重量,简化加工工序,从而降低了制作费用。意大利品牌Duvetica研发了亮光面料。法国著名羽绒服品牌MONCLER独创性的开发了衬衫式款式造型。
2.立体构成定义
在现代艺术设计基础中,三大构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作为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也被称之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从视觉出发,以力学法则为依据,把造型要素按照相对应的构成法则组合成新的美好的立体形态的一种构成方法。它是由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这些要素构成。立体构成目标是发现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进而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可谓是包罗万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无时无刻在运用着立体构成。
3.服装立体构成的定义和要素
服装立体构成是服务于人体,根据各类人体不同特征,将具有不同特性的面料通过编织、缠绕、折叠等技术手法进行立体空间上的处理,从而形成千姿百态可视的立体形象。
3.1服装视觉形态要素
服装立体构成视觉形态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体这些基本造型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在三维空间上的组合变化形成一件服装的整体形态。
点是最基本的元素,在视觉上总是最有冲击力的,给观者最有力的视觉感受。点在体积上有大小之分,同样形状也是种类繁多。服装的视觉中心就是这些形态多样的点,比如扣子、花纹图案,这些以点元素的形式分布在领子、袖子、下摆等部位。
线在形态上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同样曲直也不同,这些赋予了服装生命力,表达出果敢、优雅、活泼、安静、刚强不同的情感。服装中分割线的运用及有力的证明了这点,我们可以看到女装中多用到曲线,体现出女性的柔美,男装中多为直线,表达一种坚强刚毅。
线的移动形成了面。通过折、叠抽、裁剪等手法对服装面料进行处理,呈现出各种肌理效果,从而构成服装的面。
体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元素。通过视觉和触觉我们都可以直观感受到,以为它占有了一定的空间。体在服装立体构成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服装廓形,我们通常分为H、X、A、V这四种主要轮廓类型,在这四种廓形的基础上我们又延伸出各种服装造型。
点、线、面、体这些要素在服装设计中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比例会形成不同的服装形态,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在服装设计中怎样把握这些要素的尺度显的尤为重要,比如袖子,衣身和下摆这些造型的组合变化。
我们以图3-1中的长款羽绒服为例,在服装中各种扣饰、拉链、小装饰物是点运用的代表,它们不同的材质、形状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这款羽绒服中运用了牛角扣,学院感十足,在衣身前后采用横向线迹,形成方格状块面,是衣身饱满充实,而侧面垂直方向的线迹很好的平衡了横向的膨胀感,并突出了女性的腰线,再加上腰线的提升拉长了下身的比例。整件羽绒服在点线面体运用上十分恰当合理,形成了独特的立体造型,保暖性保证的同时满足了年轻女性的审美要求。
图3-1
3.2服装材料要素
服装常用的面料分为五大类,包括棉型织物,麻型织物,丝型织物,毛型织物和纯化纤织物。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服装造型的需求,各种新型材料也应用到服装上,如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纸张等。
服装材料本身有原始的肌理感,运用到服装上赋予了情感,使之具有生命力。材料会有不同的厚薄、粗细、亮暗等,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服装所要传达的简约、奢华、俏皮、庄重等不同风格。为了满足服装形态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法对原有的服装材料进行面料再造,形成新的肌理感。常见的就是牛仔服饰的做旧水洗和破洞设计,图3-1中这款羽绒服下摆部分的牛仔面料经过水洗产生了渐变的肌理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图3-2
服装立体构成的技法主要包括了抽褶法、绣缀法、缠绕法、堆积法、折叠法、编织法这六大类。这些技法单独或者不同组合使用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服装效果,丰富了服装造型语言,使服装形态更有张力和感染力。同样也能够促发设计师无限的创造力,增添设计灵感。
抽褶法是把布料的一部分先用线固定缝合住,再抽拉,布料会自然形成褶皱。为了让形成的褶皱立体感更强,我们使用此方法的布料一般选择丝绒织物,涤纶长丝织物,这些织物折射性量好且体积感厚重。
绣缀法是通过手工缝制的形式将弹性良好的面料缝制出凹凸立体效果感强的纹案。这些会装饰在服装的领子、肩部、腰部和其他部位。绣缀法所使用的面料不仅必须要有良好的弹性,而且要求视觉装饰感强,此外还要求布料有一定的重量感这样能够形成折痕。如纬编涤纶面料、涤纶乔其纱类面料。
缠绕法是把布料不规则的或者规则有序的缠绕在人体模型上,利用选用布料本身具有的的弹性和光泽感形成立体感强的服装立体构成技法。选用材料必须弹性良好而且金属光泽感强,如丝绸、涤丝纺物。这些材料经过缠绕后会形成自然光环,使服装表现力更强。
堆积法是把面料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挤压、堆积后形成自然、无规则的、立体感强的褶皱,这样的立体构成技法适用于剪切性能好且光泽感强的织物,如丝绒、天鹅绒这些面料。
折叠法是把布料进行折叠,可以有规律或没有规律,然后用大头针固定根据服装效果需要把折叠部位拉开,形成体积感强、外形蓬松的立体造型。如果和其他构成技法相结合,会形成意想不到的妙趣横生的效果。最好选择有光泽度、有一定挺度的面料,如绸类织物。
编织法是把绳状或者布条状的布料用各种编织手法编成形式多样的纹样造型,用于服装衣身造型。如果加入抽缩、折叠这些技法将更具立体感,现在年轻的设计师常使用这种方法。一般使用丝绸、纱、塑料纸等。
3.3服装设计要素
3.3.1统一与对比的形式法则
统一的作用是把零散的造型要素整体化,使各个造型要素直接产生关联,产生简约且和谐的美感。我们要从简约、规律、重复、调和这几个方面把握服装立体构成。简约并非简单,而是把握住最主要的特质要素,以最简明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服装立体效果。当一定量的重复后,会产生整齐划一一定美感的规律性,调和是指当把各个造型要素结合时,我们需要使要素之间互相协调统一,保证美感。
对比能够强有力的表达服装情感,造型效果更有冲击力。把互相对立的造型要素相结合,反而在强烈冲击衬托下达到一种统一和谐。
3.3.2平衡的形式法则
所谓平衡的形式法则就是怎么处理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协调基础上达到力的平衡。因为颜色、形态、材质的不同放在不同位置上都会给观者不同的重量感,综合把握住这些达到平衡状态。
3.3.3比例的形式法则
凡事都有度,我们在服装中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上衣和下衣的长度比列,袖子和衣服的比例长度,长度和宽度的比列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衣长和肩宽的比列。这些都影响着整体造型。
3.3.4律动的形式法则
律动是一种节奏,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律动是基于比例、规律、调和、反复,从而产生不同的节奏效果。在服装上表现为对布料的再造,比如抽褶,形成自由或者规律的褶皱,从而有了审美效果。
3.3.5强调的形式法则
顾名思义强调是着重表现服装的一部分,突出其视觉效果,从而成为整件服装的焦点。设计师通常会夸大某部分造型,加强立体感,比如肩部、腰部、胸部等。
4.立体构成对服装的影响
4.1服装本身就是立体构成
服装是以人体为基础的软雕塑造型艺术,而人体本身是占有一定空间的三维立体造型,服装采用一定的材料围绕人体进行布局覆盖,形成了一个立体构成造型。
4.2借助立体构成要素设计
在服装中我们常常用分割线对整体进行切割重组,这样获得设计师所需要的造型效果。比如腰节线、公主线、前后中线、肩斜线这些功能性的分割线在服装造型中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这些线的分割会使服装形成不同的块面,从而形成效果不同的立体造型。
服装面料的选用不仅表达服装不同的风格,也会形成不同的造型效果。硬挺的毛呢面料常用来制作礼服、大衣等正统服装,珍贵的丝绸面料一般制作女士服装,轻柔、色彩明艳、华贵端庄。
服装的设计要素在服装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服装本身来说是视觉造型艺术,所以要赋予服装生命力,在动静中找到平衡,给人以律动感。我们常通过斜向的分割线打破服装的宁静,形成无规律的块面,产生令人兴奋的动感。
5.立体构成对羽绒服的影响
5.1羽绒服本身是立体构成
羽绒服作为服装中的一大类,毋庸置疑本身也是立体构成。相比其他种类服装,羽绒服为了满足最基本功能性,会使用填充物,有一定体积感,三维效果更加显著,从而立体构成表现更加强烈。
5.2羽绒服借助立体构成的要素进行设计
5.2.1服装视觉形态要素
为了固定羽绒填充物通常会使用规整线迹进行打格处理,形成块面;为了凸显女性曲线,减少羽绒服的膨胀感,通过腰线的处理,在腰间做收腰处理。点线面这些要素分布在羽绒服是每一处。
5.2.2服装材料要素
服装面料是实现服装立体构成的基本条件。不同的面料本身就是一种服装语言,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设计师会直接利用不同的面料来塑造立体造型以便表达不同风格羽绒服。例如运动休闲风会选用色彩明快的面料,大面积的亮色和撞色处理,更具活力;而职场女性的羽绒服更多的是要表达干练与成熟,通常选用较为硬挺、色彩明度低的面料。
图5-1 图5-2
为了更好的塑造服装效果,服装立体构成中的表现技法也大量运用于羽绒服中。少女系列羽绒服,设计师在选用柔和色调面料同时利用抽褶形式更添柔美。且时常运用绣缀技法在服装不同部位进行装饰。图5-3下摆部用缠绕堆积的方式盘绕成花状物,装饰感极强,图5-4衣服的领口、衣襟、袖口、袋口都将雪纺面料以抽褶的方式进行装饰,加上简约的款式,整件衣服甜美不失优雅。刺绣这一表现技法往往会运用在民族风格羽绒服中,如图5-5黑色的衣身配上民族传统纹案,贵气十足。
图5-3 图5-4 图5-5
5.2.3服装设计要素
在每一款羽绒服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服装设计要素中形式法则的运用,这些法则塑造了服装整体造型感,保证了其审美性。图5-6中设计师巧妙的利用黑白两色打破了惯常的对称思维,色彩恰当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在视觉上达到平衡,黑白两色的强烈冲击对比恰恰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统一对比,整件服装简约大气不失动感。图5-7中伞状下摆给沉闷的羽绒服带来生机,自然规律的的下摆带来审美效果,遵从了律动的形式法则。
图5-6 图5-7
在图5-8女装羽绒服中采用束腰的设计,把人们的视线焦点集中在了腰部,突出腰部曲线,遵从了强调的形式法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fzsj/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