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不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字数:932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供试土壤和生物质炭2
1.2 试验设计 3
1.3 气体采集与分析3
1.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3
1.5 土壤DNA提取及功能基因定量分析4
1.6 统计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5
2.1土壤理化性质5
2.2土壤 N2O排放7
2.3 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7
2.4 将N2O排放与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中N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基因丰度联系起来 9
3 讨论 11
3.1 生物质炭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性质的影响11
3.2 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的N2O排放的影响12
4 结论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生物质炭对不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氧化亚氮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100年尺度上表现出持续的全球变暖潜力(SGWP)是二氧化碳(CO2)的270倍。农业土壤是全球N2O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氮肥投入的增加[1],耕作土壤的N2O年排放量估计高达4 Tg,到2030年,它们将占N2O总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排放量的59%[2]。因此,探索减少农业土壤N2O排放的对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质炭,是指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通过热裂解(<700°C)得到的一类含炭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固态物质,pH值一般为5-12 [3]。生物质炭作为一种稳定的富碳材料,其在缺氧条件下通过热解生物质产生,它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强土壤固碳[4]。生物质炭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减少土壤N2O排放的策略[5]。尽管生物质炭施入可以减少大部分旱地土壤的N2O排放[6],但仍然存在不一致的结果,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N2O排放没有明显差异,或增加了土壤N2O排放[7,8]。这些生物质炭对土壤N2O排放的不同影响凸显了生物质炭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N2O相关功能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生物质炭对N2O排放影响的不一致可能与其特性、施入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实验条件有关[5,9]。鉴于大多数生物质炭源具有芳香碳结构含量高、pH值高、表面积大等共同特征[10],相同生物质炭对N2O排放的相互矛盾的影响可以归因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功能微生物群、氮素的添加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11]。众所周知,生物质炭对土壤N2O产生的影响一般通过改善土壤曝气环境、提高土壤pH值或与土壤可利用的有机碳相互作用来实现[12]。
虽然有研究将生物质炭施用下土壤N2O排放与土壤性质联系起来[13],以前的研究所针对的土壤类型十分有限[14,15]。同时,由于生物质炭在实践中通常与氮肥同时施用,那么生物质炭施入后有关N2O排放非生物因子的改变是否依赖于氮素的添加,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未来有关生物质炭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应更多地集中在施用氮肥与否和不同土壤类型上。
除土壤理化性质外,生物质炭引起的N2O排放变化还与N2O产生的微生物途径有关。人们普遍认为,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作用是土壤N2O生成的主要途径[16,17]。氨氧化是硝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18]。据估计,根据土壤类型、温度和湿度的不同,氨氧化可以产生多达80%的土壤N2O[19]。大量研究将N2O的减少归因于生物质炭施用后nosZ基因丰度的增加,然而之前的研究发现,生物质炭增加了稻田土壤N2O的排放,AOB基因丰度的增加是主要原因[20,21]。这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以同时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而生物质炭的净效应取决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贡献。因此,在生物质炭施用后,需要同时检测与N2O产生相关的微生物功能基因情况,这将有助于了解生物质炭在不同土壤影响N2O排放的微生物机制。
本研究通过开展培养实验,比较了生物质炭对三种不同耕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与N2O排放相关的土壤理化参数和功能基因丰度。主要研究目的是:1)观测三种土壤N2O排放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2)量化关键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对生物质炭和氮源添加的响应,3)通过将土壤N2O排放、理化性质以及N2O形成和消耗功能基因丰度联系起来,探究不同土壤N2O排放对生物质炭响应不一致的潜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和生物质炭
室内培养实验共采集三种典型的农田土壤,分别是1)蔬菜种植土壤(GVs),采集于江苏省南京市蔬菜花卉研究所(32°8′N, 119°11′E);2)菊芋种植土壤(JAs),采集于江苏省大丰市川东农场(33°19′N, 120°45′E);3)绿茶种植土壤(TGs),采集于江苏省宜兴市有机茶场(31°20′N, 120°13′E)。土壤样品均采集于施肥前的耕层土壤(020 cm)。每个土壤样品风干后过2 mm筛混匀备用。这些土壤样品在理化性质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11所示。
试验中所用生物质炭来自于河南省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原料是小麦秸秆,热裂解温度为400500°C。生物质炭经过研磨后过2 mm筛备用。生物质炭的pH值为10.9,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含量分别为14.2和28.9 mgkg1。总碳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503.1和9.4 gkg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359.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