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潮土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字数:830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研究区概况 2
1.2 试验材料 2
1.3 试验设计 2
1.4 土样采集 3
1.5 分析方法 3
1.6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3
2.1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3
2.2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4
2.3施用生物质炭对黄瓜产量的影响4
2.4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5
3 讨论5
3.1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5
3.1.1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土壤容重的影响5
3.1.2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6
3.1.3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6
3.2施用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生物质炭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6
3.2.1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pH的影响6
3.2.2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6
3.2.3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6
3.2.4 施用生物质炭对潮土有机质含量的影响7
3.3施用生物质炭对黄瓜产量的影响7
4 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潮土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生物质炭是一种高度芳香化、难溶性的固态物质,由秸秆、生活垃圾及动物粪肥等有机物料在部分或完全缺氧条件下经裂解、炭化而成[12],其多孔结构十分发达且含有大量官能团,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3],因而为土壤养分的吸附保持[4]和作物根系的生长[5]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进而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因此,生物质炭运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6]。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依据。其中,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是反映土壤通气状况和保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土壤化学性质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土壤的钾、磷、氮含量等[7]。土壤各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对土壤中动植物的分布、微量元素的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潮土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种典型土壤,临近长江水系,成土母质主要为中性粘壤或黏土冲积物,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经常发生涝灾,盐渍化严重,加之土壤养分低,大部分属中、低产土壤,作物产量不稳且均产较低,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8]。生物质炭作为现代农业研究的热点,施入土壤后可增加土壤持水保水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养分吸持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形成,显著提高土壤碳氮比,进而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911]。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施用不同量的生物质炭,研究潮土土壤质量、土壤肥力与黄瓜产量的变化,以期为生物质炭在潮土土壤生态系统改良上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20°28′54″E,32°22′02″N),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时长1700.6小时,年均气温15.5 ℃,无霜期231天。年总降水量为1424.7 mm,干湿季节明显,湿季为每年的6月至9月,旱季为10月至次年五月。其中,降雨量占全年雨量61%~70%,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40%~50%。
1.2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为江苏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潮土。土壤各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粉砂粒含量最高,约为719.2 gkg1,黏粒含量208.0 gkg1,砂粒含量72.8 gkg1,土壤总孔隙度为60.79%。本研究采用的生物质炭来自于江苏勤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料为小麦秸秆,炭化温度为500 ℃,小麦秸秆的36% 被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炭的阳离子交换量217.0 cmolkg1,比表面积8.9 m2g1。二者相关性质见表1。
供试黄瓜品种为博美8号。
表1试验材料基本性质
Table 1 Basic properties of test materials
容重
Bulk density (g/cm3)
pH
全氮
Total N(g/kg)
有效磷
Available P(mg/kg)
有机碳
Organic Matter(g/kg)
潮土
1.04
6.44
1.03
0.14
17.88
生物质炭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091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