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浓度和形态对兔眼蓝莓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试验设计2
1.2.2测定方法3
1.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4
2结果与分析4
2.1不同氮素浓度对‘园蓝’生长和生理的影响4
2.1.1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根、茎、叶干质量的影响5
2.1.2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叶绿素含量的影响5
2.1.3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光合作用的影响5
2.1.4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根N含量的影响7
2.1.5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茎N含量的影响7
2.1.6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叶N含量的影响8
2.1.7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根系活力的影响8
2.1.8不同氮素浓度处理对‘园蓝’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9
2.2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生长和生理的影响9
2.2.1不同氮素浓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处氮素形态对‘园蓝’根、茎、叶干质量的影响9
2.2.2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0
2.2.3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光合作用的影响10
2.2.4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根N含量的影响12
2.2.5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叶N含量的影响12
2.2.6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13
2.2.7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13
3讨论 14
3.1不同氮素浓度对‘园蓝’生长和生理的影响14
3.2不同氮素形态对‘园蓝’生长和生理的影响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氮素浓度和形态对兔眼蓝莓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基地112班 刘飞燕
引言
引言:蓝莓(Blueberry),又称为越桔、蓝浆果,属杜鹃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原产北美,为多年生灌木状小浆果类果树 [1]。蓝莓果实色泽美观,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既可以生食又可以加工做成饮料和果酒,拥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是近几年国际市场公认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体的第三代小浆果[2]。因此蓝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蓝莓主要分为兔眼蓝莓、高丛蓝莓(南方高丛蓝莓和北方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其中适用于南方的种类主要为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
自20世纪初美国最先栽培以后,相继有二十几个国家开展了蓝莓栽培利用的研究工作。中国栽培蓝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1世纪才开始推广,并且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发展相当迅速。中国蓝莓的栽培面积是日本的34倍,然而产量却和日本蓝莓的产量相当。由此可见,高速发展的中国蓝莓产业存在很大的栽培技术问题,从而导致蓝莓的产量不高。面对着世界蓝莓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趋势,我们必须改进栽培技术,加快蓝莓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蓝莓产业的综合竞争力[3]。
氮素是植物生长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是果树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果树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物质代谢运输、生理生化过程、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形成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生命元素”[4]。氮素的营养管理是果树栽培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5]。土壤中可被果树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氮和少量的有机氮,无机氮主要包括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不同氮源在被植物吸收过程中会对根际pH产生不同的影响,硝态氮会碱化环境,是一种生理碱性肥料,而铵态氮能酸化根际,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土壤的pH环境也会影响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随土壤pH的提高,硝态氮的比列增加,而铵态氮的比列减少。因此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土壤营养的生态适应性导致其对两种无机氮源存在偏向选择性 [6,7]。
蓝莓是一种对土壤要求很高的植物,适宜有机质高、排水性好的土壤,尤喜酸性,适宜的pH是4.55.5左右,高于5.5叶片容易出现缺铁性黄化而造成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种。因此其栽培管理与其他多数果树存在明显的不同,要求围绕保持土壤酸性环境来进行。1938年,Johson[8]对蓝莓的N肥的施用量做了相关研究。李亚东等[9]通过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蓝莓生长量及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发现铵态氮与硝态氮适当配施可以起到调节土壤pH的作用,而且同时增加土壤中含N量能够促进蓝莓的生长发育。庞薇等[10]、李亚东等[11]研究表明,增施N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蓝莓植株生长势弱、生长缓慢、果实品质下降。Bailey等[12]也认为,N素不足会引起蓝莓植株矮小,叶片黄化,产量降低,但施用过量同样也对植株的生长以及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Eck[13]于1988年确立了高丛蓝莓叶分析标准值。之后不同的国家引种后均开展了蓝莓对不同氮素浓度、氮素形态、氮素配比生长响应的研究,发现蓝莓对氮肥的吸收因气候、品种、土壤等条件不同而易[14]。我国虽然在蓝莓生理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对蓝莓氮肥的研究较少[15],因此,作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应对蓝莓的氮肥响应开展深入的研究,为蓝莓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兔眼蓝莓‘园蓝’为材料,利用水培法研究了氮素浓度和氮素形态对其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为蓝莓合理施氮和确定适宜的氮素形态与配比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兔眼蓝莓品种‘园蓝’(Garden blue)。‘园蓝’为早中熟品种,果实较小,深蓝色,坚实,风味佳,品质好,具有抗旱抗寒,生长势极强等特点,为我国南方蓝莓生产中常用的品种。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选取生长一致的兔眼蓝莓‘园蓝’生根组培苗,将根系用蒸馏水洗净,栽植于孔径为2.5cm的泡沫板中,用海绵把孔塞好固定,放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温室中预培养两周,然后进行处理。
实验分为氮素浓度处理和氮素形态处理两部分。氮素浓度处理实验设4个处理,氮浓度梯度依次为0 、1、2和4 mmol/L,用NH4NO3作为氮源(铵硝比为1:1),具体营养液配方见表1,pH设为5.0,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株,每周换一次营养液,24小时供氧。处理10周后测定叶片光合相关的参数、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分别收集根、茎和叶,测定干质量和氮含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087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