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危害水稻的光谱监测【字数:642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水稻及虫源 2
1.2水稻的接虫处理2
1.3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测定 3
1.4数据分析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不同接虫量下褐飞虱的种群动态3
2.2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4
2.2.1 7月25日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4
2.2.2 8月4日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5
2.2.3 8月18日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6
2.2.4 8月23日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7
2.2.5 9月1日冠层光谱反射率特征及与虫量的相关性分析8
3 讨论 9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褐飞虱危害水稻的光谱监测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虫害是水稻作物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灾害,是制约高效、优量、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控制农作物的病害、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和蔓延的有效手段是在及时监测和预警基础上实施的有效防控。褐飞虱是危害大田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江苏、浙江区域常年频繁爆发。目前,调查田间褐飞虱虫情的方法主要有盆拍法,扫网法等方法。褐飞虱个体小、多集中在稻丛下部,隐蔽性较强。常规监测方法不但耗时、费力, 并且容易造成忽漏,而导致预报滞后或漏报,从而造成损失增大[2]。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因方便、快速、准确、及时、动态的提供作物信息,为病虫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3]。
高光谱遥感是运用许多极其狭窄的电磁波段从目标物体获取相关数据。其所得数据能够构成不间断完整的光谱曲线[4]。绿色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细胞排列方式与结构、水分含量以及各种化学物质的组成,可以引起了植物叶表反射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从而在光谱曲线上出现出“峰”和“谷”的特征。绿色植物的光谱主要表现为:400700nm可见光区因为剧烈的吸收和低叶绿素反射,从而在480nm 、560nm和680nm附近分别形成“蓝谷”、“绿峰”和“红谷”;由于叶片内部多次散射,在700nm 和1300nm 的近红外区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从而形成近红外的高原区[5]。
因内部生化成分与生理结构的差异,作物品种间也会体现出反射与辐射光谱特性的差异[6]。不同植物品种的光谱特性已有较多研究,如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烟草、葡萄和脐橙树等,且各植物之间的光谱差异已经得到证实[7]。Zhang测定了124个基因型的甘蔗品种的光谱反射率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现不同基因型的甘蔗叶片反射率在5401200nm间存在显著差异。光谱反射率在550和760nm波长的两棉花品种间有显著不同[8]。Jerryv利用组建光谱数据库的方法辨别水稻、辣椒、甘蔗、棉花各自不同的品种,准确率可达88.8%。运用光谱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可成功鉴定4个人参品种和13岁人参的年龄,准确率可达94.8%[9]。Kim利用傅里叶转化和多元分析方法,找到波段16501700,14001500和9501050nm的光谱在草莓品种间差异明显,可用于迅速区分草莓品种[10]。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水稻冠层的光谱分析,可以利用反射光谱反映出水稻受到褐飞虱的危害[11],但是不同受害期后水稻的冠层光谱与褐飞虱虫量间的关系如何,这还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自然种植水稻,人为接种褐飞虱,来研究褐飞虱的种群动态,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后水稻的冠层光谱,以期明确不同受害时期水稻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及虫源
本次实验使用的水稻是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较广的武运粳7号水稻品种。水稻在2017年5月中旬浸种催芽,三天左右播种,土壤选用营养土。6月下旬移栽到高30cm,内径35cm的培养桶中,土壤使用的是大学牌楼试验田,土壤研磨后加入适量化肥,搅拌平均后装入培养桶内。水稻移栽时选取涨势相同的幼苗移栽,每桶4穴,每穴5株,稻苗移栽后用网孔为100目的尼龙网罩(直径33cm,高140cm)罩上,防止害虫侵入影响水稻生长,干扰实验结果。
供试虫源为室内利用稻苗饲养多代的褐飞虱,饲养条件为27℃, L14:D10, 70~85% r h。接虫时选用羽化配对三天后的雌雄虫进行接虫处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162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