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肥施肥方式对机插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字数:6039】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试验材料 4
1.2 试验设计 4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4
1.4 数据分析 6
2 结果与分析 6
2.1 肥料的养分释放规律 6
2.2 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 6
2.3 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7
2.4 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关键时期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
2.5 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SPAD动态的影响 8
2.6 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关键时期氮肥吸收的影响 8
3 讨论 9
4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控释肥施肥方式对机插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有60%的人口食用,2004 年以来的10几年中,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占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的 27.4%和 36.1%[1]。而肥料的使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相当大的研究表明,N肥与叶片光合能力,分蘖形成,穗分化密切相关,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中施氮多以尿素人工撒施方式为主。研究表明,这种肥料表施方式下,氮肥损失比较大,作物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现象严重[57]。加之农业生产劳动力矛盾日益突出,研究水稻新型肥料及其生产机械化施肥技术,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旨在提高氮肥使用效率和水稻产量,并减少N对环境的污染[8,9]。此外,控释肥只需一次性施肥,还有节省人工成本的优点。大多数以前的研究集中在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10,11],从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平衡角度研究较少。机插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控释肥施肥方式,其是指利用侧条施肥机器在插秧时将肥料一次性集中施于秧苗一侧5cm左右处,肥料在水稻根系附近形成一条“贮肥库”,持续提供养分供水稻吸收,具有明显的节肥、省工特点[12]。以往对于水稻机插侧条施肥技术研究多见于寒地地区,采用肥料以速效肥料为主[13,14],一次施肥很难满足整个生育期水稻养分需求。随着控释颗粒肥的发展和机插秧的普及,该技术得到广泛重视。但是当前对这种施肥方式下的不同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太系统。因此,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2种控释肥(硫包衣尿素(SCU)和掺混肥(BBF)),和两种施肥方式(一次性撒施和侧条施肥),从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平衡角度,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于2016年5月11月在丹阳市延陵镇宝林农场进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82mm,平均气温16.4 ℃。供试土壤为黄白土,020 cm土层土壤基础理化性状:pH 值6.31,有机质23.2 g/kg,全氮1.125 g/kg,速效磷23.8 mg/kg,速效钾251.2 mg/kg。
试验采用硫包膜尿素(SCU)和掺混控释尿素(BBF)为供试氮源,后者由大学水稻栽培实验室组配研发。通过肥包法[15]研究二者田间释放规律。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SCU和BBF的一次性撒施(BSCU,BBBF)和侧条施肥(SSCU,SBBF)两种施肥方式,采用高产分次施肥(CK)为对照,同时设置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112 m2。除N0外,各处理施氮量为216 kg N ha1。各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N:P2O5:K2O=1:0.5:0.8,磷、钾肥均一次性基施。试验各小区均筑田埂,采用农膜隔水、肥,独立排灌。供试品种为迟熟中粳宁粳7号。6月1日播种,6月15日移栽,采用井关(PZ64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作业,栽植密度为30cm×14cm。水分管理同当地高产方式。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养分释放测定:肥料氮素释放速率通过埋藏法测定[15]。将控释肥样品(10±0.01g)放入孔径为1.0mm的尼龙网袋(12cm长×8cm宽)中,于施肥当天同时埋入土壤。为了研究施肥方式对控释氮肥氮释放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两种埋藏深度,一种是土壤表面12cm以模拟一次性撒施;另外一种则埋藏在水稻根际附近土壤表面以下56cm,以模拟侧条施肥。分别于埋藏后的10d,20d,30d,40d,55d(穗分化期),95(抽穗期),140d(成熟期)取样,重复四次。肥料颗粒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使用冷冻风干机冻干,称重,然后磨碎过0.25mm筛,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残留的N含量[16]。
土样测定:我们在根际(距根际距离约2cm,B1)和非根际(距离根际约为15cm,B2)两个地方取一次性撒施施肥方式下的土样;在有侧条施肥的根际(根际放置距离约2厘米,S0),无侧条施肥的根际(距离根际不超过2厘米,S1)和无侧条施肥的非根际(距离根际不超过15厘米,S2)3个地方取侧条施肥方式下的土样(图1)。新鲜土壤样品充分混合,提取代表性的样品(1M KCl溶液),并在旋转振荡器(180转min1)上振荡1小时,然后过滤。使用自动分析仪(型号AAA3,BranLuebbe,德国)直接分析提取物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由于长期淹水稻田中铵态氮占主导地位(占水稻营养生长期矿物氮总量的96.5100%)[17,18],所以我们此次研究仅关注铵态氮的动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560661.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