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拌种剂对水稻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0-11-04 21:4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目 录 1
1 引言 2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设计 3
2.2.1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3
2.2.2 发芽实验 3
2.2.3 室内盆栽实验 3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
2.3 数据统计 3
3 结果与分析 4
3.1发芽实验 4
3.1 .1不同拌种剂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
3.1.2不同拌种剂对水稻芽长的影响 4
3.1.3不同拌种剂对水稻根长的影响 5
3.1.4不同拌种剂对水稻根数的影响 5
3.2盆栽实验 5
3.2.1不同拌种剂对水稻幼苗的形态影响 6
3.2.2不同拌种剂对水稻叶绿素的影响 7
3.2.3不同拌种剂对水稻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7
3.2.4拌种剂对水稻幼苗MDA含量影响 8
3.2.5不同拌种剂对水稻POD活性的影响 9
4 讨 论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水稻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技术的提高[2],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一系列病害也在逐年加重,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产,使水稻产量和品质遭受了严重损失。目前,尽管可通过种植抗病品种等多种措施控制水稻病害[3],但有一些病害在发生的关键期只有用化学防治才能控制其危害。化学防治虽然见效快、效果稳定、易于操作、成本低但是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的发展而且使用化学防治造成的农药残留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中国有句古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4]。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问题越来越严峻。为进一步的解决危机就必须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5]。种子作为农业生产领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其它投入要素发挥的载体,也是农作物栽培种、管、收三大环节的前奏和基础,更是农业增产、增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拌种剂是一种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土壤肥力状况,由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加上填充材料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种子处理剂[6],能很好地防治苗期病害,促进苗健康生长,提高抗逆性,具有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成本等诸多优点[7]。
水稻药剂拌种是防治部分种(土)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害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的方法之一[8-10]。良好的拌种药剂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还可培育壮苗,增强作物抗逆性能,使秧苗移栽后返青快,分蘖力强,有利于提高秧苗的存活率[11-14]。本试验通过不同自研拌种剂的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安全、高效应用的水稻拌种剂,为水稻培育壮苗提供技术及物质支撑。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供试品种: 绿旱1号 (杂交稻)连梗7号(市售)
供试药剂: 拌种剂1号到4号(由淮安市农科所自研)
2.2 实验设计
采用室内发芽实验和盆栽实验2种方式进行研究
2.2.1 拌种剂与种子比例
A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1号10g+10ml水
B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2号10g+10ml水
C处理: 100g种子+拌种剂3号10g+10ml水
D处理: 83g种子+拌种剂4号10g+10ml水
CK处理:100g种子+10ml水
2.2.2 发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进行A,B,C,D,CK5个处理。使用培养皿进行发芽实验(在培养皿内垫入滤纸加水至淹没半粒种子)。每个培养皿内放100粒种子,3个重复。放入26℃光照培养箱,第5天开始观察种子发芽情况,第7天结束
2.2.3 室内盆栽实验
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使用塑料盆装鲜土将处理过的种子使用点播的方式播入盆中,每盆20粒种子,每个处理进行3个重复。第20天(4叶1心)结束。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15]
1.发芽实验使用常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
2.盆栽实验使用常规方法测定幼苗的苗高、茎粗、根数、植株鲜重、植株干重。
3.叶绿素含量测定:乙醇提取法
4.根系活力: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
5.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TBA比色法测定
6.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愈创木酚法
2.3 数据统计
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使用STST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芽实验
3.1.1 不同拌种剂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使用拌种剂1到4号处理过的种子与CK相比发芽率均发生了改变。绿旱1号在绿旱1号实验中A处理的发芽率略低于CK,B处理,C处理,D处理这3种种子发芽率则略高于CK。使用拌种剂处理过的连梗7号发芽率则高于CK。其中D处理的增加最为明显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了6.3%。A处理发芽率提高最少。
3.1.2 不同拌种剂对水稻芽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拌种剂1到4号对水稻的芽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与CK相比经拌种剂处理过的绿旱1号芽长均有提高。其中B处理略微增长,C处理显著增长,提高约为32.1%。连梗7号经拌种剂处理其芽长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A处理和B处理的种子芽长分别低于CK13.1%和16.7%。C处理和D处理则促进连梗7号芽长的增长分别高于CK13.2%和20.5%。
3.1.3 不同拌种剂对水稻根长的影响
由图3可知拌种剂对水稻的根长也有影响,与CK相比使用拌种剂处理过的绿旱1号的根长都有所增长,A处理的增长最少为7.5%,C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增长了67.3%。拌种剂处理过的连梗7号也跟长也有影响但与绿旱1号不同的是连梗7号的根长没有增加反而缩短,A处理和B处理的根长与CK相比分别缩短了22.4%和24.2%。C处理和D处理与CK相比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2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