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我国进出口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
关键字:绿色金融;政策性银行一.绿色金融的产生及实践应用.1.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中,环境资源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显着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公共特性使环境资源容易产生负外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失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避免竭泽而渔式发展的要求相悖.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与减少环境影响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政府调控手段加以弥补,推动负外部性内部化加以解决.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尤其是银行业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因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巨大,需要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其在监督.约束.指导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方面具有特殊优势,金融机构理当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微观动力和支撑之一.因此,绿色金融应运而生.2.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早在1974年,德国便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尤其自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以来,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不断兴起,世界各国均在积极倡导并强力推动.在指导原则方面,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提出了一些环境指南,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如国际金融公司的绩效标准,目的是保护人口和环境.推动良政治理.联系社区.产生巨大的发展影响;赤道原则,旨在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联合国负责任的投资原则”,是多个国际投资机构发起的关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决策和行动指南,提供了在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中融入环境.社会和企业管理因素的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具体举措及投资原则.在环境政策实践方面,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在实际行动中参照相关指导原则,制定各自的融资环保政策,使环保问题得到更多重视.如世界银行,从环境评价.大坝安全.林业.自然栖息地.病虫害管理等五个方面制定了环保政策;亚洲开发银行,制定了明确的环境评估要求和审查程序,以保证在项目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环境问题都能得到适当考虑和检测.3.绿色金融的我国应用.我国的绿色金融主要由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个政府部门主导.自1995年起,相关部门先后下发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指引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2016年8月,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银行业开展的绿色金融工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8.0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6.42%.贷款所支持项目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21亿吨.水7.56亿吨,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亿吨.二氧化硫484.96万吨.二..长期以来,我国进出口银行将绿色理念.政策.标准融入全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以转贷款.节能环保贷款.转型升级贷款.传统优势信贷品种为核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以中日节能环保基金.我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我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为代表的股权融资工具,涵盖碳资产咨询顾问.碳资产增信.碳保理.碳债券承销.碳基金等各项业务的碳金融业务体系等.通过全方位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进出口银行将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支持优势绿色企业走出去”与引进国际先进的绿色技术.理念相结合,将扩大绿色金融支持与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保护责任相结合,向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政策性绿色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进出口银行坚持有扶有压.两手齐抓,一手做加法”,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手做减法”,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仅2015年,进出口银行节能环保项目与服务贷款所支持的项目合计减少标准煤使用量505.72万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1401.9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41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790.29吨,节水1328.12万吨.1.将绿色发展深植于银行改革发展规划.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进出口银行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为更好地支持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进出口银行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业务经营.制度框架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2007年进出口银行确定鼓励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并主动控制授信业务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绿色信贷战略,是较早确立绿色信贷战略的国内银行之一.多年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进出口银行业务发展的始终.2015年,进出口银行进一步将绿色信贷战略明确为秉承绿色信贷理念开展各项授信业务,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稳步推进授信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2015年3月,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迈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新时期,进出口银行积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中长期发展方向相结合,确立了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环境下,积极支持绿色环保产业.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支持‘走出去企业开展绿色环保项目,履行环保责任,促进全球绿色增长”的发展思路.2.将绿色理念融入信贷制度.进出口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逐步构建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支持方向.重点领域,对重点行业实行了差异化.动态的授信政策,夯实了绿色信贷的工作基础.进出口银行将绿色理念融入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07年制订贷款项目环境与社会评价指导意见,首次正式以制度形式规定环境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基本依据之一.2015年根据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级指标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制订我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指引,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加强信贷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引入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分类管理标准.进出口银行不断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规范绿色业务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情况,制定和发布了多个指导文件,明确节能环保领域为绿色信贷支持的重点方向.对钢铁.船舶.光伏.铝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采取差异化.动态授信政策,实行风险敞口管理,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转型升级.3.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进出口银行围绕绿色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绿色信贷业务品种,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例如,立足节能环保领域项目资金一般占用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较难获得商业性资金支持的实际情况,开办节能环保贷款予以扶持.为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技术含量,开办转型升级贷款,以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绿色咨询顾问业务.2012年,进出口银行推出清洁发展机制(CDM)顾问业务.在清洁发展机制顾问业务试点两年间,国内外碳市场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欧盟对碳市场交易设置了更多限制,国际碳交易持续低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国内碳市场逐步成长.面对国际碳市场低迷而国内碳市场方兴未艾的新形势,进出口银行又顺势而为,于2014年底在清洁发展机制顾问业务基础上,推出碳资产咨询顾问业务,将碳金融业务范围由单一的国际CDM市场扩大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推动碳资产咨询顾问业务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我国碳排放权配额和我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碳债券承销.碳保理.碳基金等业务,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碳金融业务体系.4.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流程.在受理与调查标准方面,进出口银行高度关注客户的环保风险隐患,实施严格的准入标准,将客户和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作为受理授信业务时的调查重点,要求对境内外贷款项目社会效益有关情况的合规性.真实性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形成尽职调查初步意见.如环境和社会风险特别复杂.难以判断的,寻求合格.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在风险评价与审批标准方面,对不符合相关国家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要求的项目,不符合相关国家产业政策和本行授信政策的项目,列入国家淘汰类的项目,违规建成的项目,进出口银行均不提供授信支持.要求支持的项目须符合及项目所在国的相关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政策与标准,将参照标准或国际惯例进行审查.在贷款资金拨付标准方面,将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状况作为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审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信贷手段控制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在贷款资金发放和支付审核中发现客户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可中止直至终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在授信后管理和回收处置标准方面,将环境和社会影响方面的内容作为贷后检查的必查项.对于建设期内的建设项目,重点检查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实际影响和控制与消除影响举措的执行情况;对于完工项目,重点检查借款人或项目业主是否获得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对运营期项目,持续关注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对于能耗.环保不达标,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贷款企业,建立环保风险信贷退出机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