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席卷各行各业,技术变革对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并为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业奠定基础.五年间,线下支付和网上支付市场规模缓慢增长,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上涨,快速变化的环境和缩水的市场份额给银行业造成较大金融风险.银行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加大数字化投入并加快数字化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转型.关键字:金融风险;数字化;客户需求;
科技巨头在金融创新的道路上高歌猛进,BAT分别创建直销银行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且IT企业的技术基因有助于实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相比之下,传统银行处于推广手机银行APP的阶段,反馈机制不健全,客户接受程度低,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技术颠覆了银行业传统的商业环境,如何提高效率,优化客户体验,降低金融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商业银行现状在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损失惨重,几乎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危机后,银行业意识到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后来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国有银行进行改制,成为上市股份公司,但内部管理机制仍然较为落后,体量庞大,转型困难.银行数字化进程比较缓慢,各大数据运营商抢占移动银行市场,支付宝.微信等占据不小的份额.平台经济占据高地,客户对IT企业的信任度与银行比肩.银行是资金交易商,资产的收益和集合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银行收纳储蓄存款,发放贷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属于高风险行业.在金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低效率运行并且占用大量银行资金,借新债补旧债,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多,金融风险加大.十九大提出金融深度改革,银行业逐步剥离不良资产,但不良资产率依旧偏高.银行的利率体系以企业为考虑对象,利率低导致企业敢大量借款并且不还,形成大量坏账.近年来,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五花八门.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变化大,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传统银行采用繁多的流程,效率低,客户旅程体验大概率不佳.作为老牌服务行业,它应该拥抱数字化,追求极致客户体验,转型必不可少.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金融部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部门的市场机制也逐步形成.但国家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力依旧很大,因此产生的金融机构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业限制了金融风险管理.2018年,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我国金融市场势必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协作,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全球化进程,国际环境也给金融风险管理带来挑战.目前,银行外汇业务处理时间长,需要2~3天,且要去固定网点,审批流程复杂,客户体验不佳.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分解各个步骤,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双边同时处理,降低金融后台维护成本并提高效率.银行业尚未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调整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客户体验过程,仅停留在满足客户需求触点的阶段.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一)借力我国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我国的数字化潜力大,并且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为数字商业模式的快速商业化创造了条件.银行实现数字化管理,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剖析,及时追踪资金情况,优化客户体验,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端的资金回收风险即信用风险.银行与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IT行业的技术,助力数字化转型.将第三方机构例如咨询公司作为外脑,制定优化业务流程的方案,了解最新的金融科技动态,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效率并降低资金成本.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剖析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抓住市场痛点,提升银行的全球竞争力.(二)简化产品和流程强大的产品团队是大多数银行贷款部门的核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银行应该将原来的几十个系统精简至几个能够处理各种产品的平台(底盘和动力系统),这样可以缩短时间,也可以降低错误率,精简的产品组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流动性,有助于金融风险的管控.区块链+金融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减小运营开销.交易后和证券服务费用,区块链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将交易的各个部分重新构建,能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银行应加大IT资金投入,积极将区块链技术落地金融行业,优化流程从而提高效率.(三)加大IT投入促进模式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中介机构职能逐渐被新技术取代.银行本质是中介,为避免被市场淘汰,应该积极拥抱新科技,在新领域取得先机和话语权,找准自身的定位.积极与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合作,开展试点项目,根据新技术制定行业标准,以此应对到来的的技术变革.(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贷款形式多样,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监管,严查产品是否合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拓展新的赢利点,有针对性的防范市场风险.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应该建立关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制度,严格规范,从而有助于新产品的推广并且降低相关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分块处理流程,数据前后相连不可以修改,完全透明的数据有效避免被诟病的篡改隐私信息等弊端,大大降低监管信任成本,并且提供了可靠的追溯渠道.(五)引进科技人才,企业首席数据官定位升级银行业首席数据官的工作职能从起初的数据收集整合逐渐转变为企业战略决策,利用数据资产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首席数据官及其团队的成立,如何匹配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并且协同业务和IT部门,成为银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席数据官价值定位发生转变,应该重新审视过去的数据.资源和能力基础,积极应对行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方面推动银行业成为洞察力驱动组织.(六)使用新的管理工具和思想,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科技高速发展,银行业也在积极转型,采用全新科技,频繁见诸预报端的网络泄密事件会不会发生在银行业,并且影响到银行的健康发展呢?数字化过程中,银行业要防范这类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导致机密信息泄露的事件,不仅有损形象也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金钱损失.建立保障银行信息安全的软件,进行黑客攻击模拟,提高银行系统的防御能力.对银行的员工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熟悉业务流程,提高鉴别.上报可疑邮件的能力.智能系统也可以帮助银行剖析客户和员工的组织行为,及时发现可疑之处.参考文献[1]王佳莹.简析银行金融风险管理[J].我国市场,2013(09).[2]秦波.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7(12).[3]李焰.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探究[J].财贸经济,2000(09).[4]王禹棋.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剖析[J].商场现代化,2014(22).[5]田远,刘宁.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6]范恒冬,吕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究[J].经济与管理,2011(07).[7]叶静芳.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比较探究[J].我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报,2003(04).[8]张淑艳.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0(0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