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背景的小学生不仅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其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生的
体育锻炼,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和体育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在放学后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置家庭体育锻炼计划,本文就此进行剖析,提出具体的实践举措和方法.关键字:小学生;家庭体育锻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炼;计划;体质;核心素养;影响;一.家庭体育锻炼内容的确定1.家庭体育锻炼内容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针对小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计划,也就是在学生放学回家以后进行的锻炼活动,一般需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并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小学生的家庭锻炼活动可以是室内锻炼项目,也可以是室外锻炼活动.还可以以兴趣班.拓展训练的方式进行,因此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锻炼发展需求.小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要保证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并对场地的要求不高,能够顺利完成.2.家庭体育锻炼内容应考虑个人的运动能力针对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需要以提高学生个人体质为目的,并结合实际帮助学生有效发展其个人力量.速度.耐力.身体协调性和柔韧度等方面的能力.在考虑练习项目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练习的内容如:跳绳.仰卧起坐.蛙跳.耐久跑等.3.家庭体育锻炼内容应带动家庭体育氛围针对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应考虑家庭在运动中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家长参与其中,设计一些适合亲子的运动项目,让运动变得更加有趣.活泼,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达到全家锻炼身体的目的,如: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计划具体可以按照3+x的方式进行,其中3指的是体育锻炼中三项基本素质的锻炼,x指的是学生自身具有强烈兴趣爱好的锻炼项目.这就促使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达到了良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锻炼需要,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其个人整体身体素质,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制定具体的锻炼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按照相关原则进行科学制定,确保学生通过相应的锻炼项目能够实现良好的体能拓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锻炼技能,提高其整体身体素质.
二.家庭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影响1.家庭体育锻炼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对其身体素质.学习效果以及整体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习惯,这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引导学生放学后进行家庭体育锻炼计划,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强烈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对其身体素质产生强化效果.当学生实施家庭体育锻炼计划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会形成一个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在后续学习生活过程中就会随着习惯的指引主动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的个人意志得到强化,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其身体素质,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2.家庭体育锻炼让学生学会自主锻炼,拥有健康生活针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形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空闲时间.在实施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的早期,很多学生由于不具有良好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而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锻炼计划,很多学生在放学后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后作业上,因而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影响,难以顺利开展锻炼,但是导致学生未能严格执行锻炼计划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懒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在锻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按照预定计划按时完成相关的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克服自身的懒惰.懒散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对时间管理的良好意识,促进学生的时间意识和管理能力.3.家庭体育锻炼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当学生形成主动锻炼的自觉意识以及掌握基础的锻炼技能以后,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身体情况对锻炼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可以在原有的锻炼活动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体能的掌握进行优化发展,不断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在实践锻炼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效果,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强化其个人意志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家庭体育锻炼计划的后续阶段,还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多参与社区里的体育活动,最大效率地运用社区体育器材.社区活动场地,来提高运动兴趣.针对小学生组织开展家庭体育锻炼计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因为学生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和体育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在放学后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置家庭体育锻炼计划,按照相关原则对学生的家庭锻炼计划进行科学设计,并引导学生进行组织实施,最终达到良好的实践锻炼效果.参考文献[1]胡鹏辉,余富强.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探究——CEPS(2014-2015)数据的多层模型[J]体育科学,2019,39(01):76-84[2]段佳丽,王观,高爱钰,林宁翔,杨春雷,张丛伟.北京市2014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态度行为[J]我国学校卫生,2017,38(03):341-34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