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模式下船舶车间布局关键设计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造船业概述 1
1.1.1 国内外造船现状比较和我国造船存在的问题 1
1.1.2 关于造船模式 3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 4
1.2.1 中心制造模式的由来 4
1.2.2 论文研究的条件背景 5
第二章 总装化造船 6
2.1 船舶生产系统 6
2.2 总装化造船 7
2.2.1 一般的总装化造船 7
2.2.2 中心制造模式总装化造船特点 7
第三章 中心生产模式 9
3.1 中心制造模式 9
3.1.1 造船业的发展 9
3.1.2 中心制造模式构思 9
3.2 中心制造模式的结构 10
3.2.1 生产中心类型 11
3.2.2 生产中心的结构 11
第四章 基于中心模式的船舶车间布局研究 13
4.1 厂区区划研究 13
4.1.1 船体建造厂房的基本流程型式 13
4.1.2 厂址陆域及水域条件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15
4.1.3 本文厂区设计思路 15
4.2 各中心布置设计研究 16
4.2.1 各中心设计的总体思想 16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构 11
第四章 基于中心模式的船舶车间布局研究 13
4.1 厂区区划研究 13
4.1.1 船体建造厂房的基本流程型式 13
4.1.2 厂址陆域及水域条件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15
4.1.3 本文厂区设计思路 15
4.2 各中心布置设计研究 16
4.2.1 各中心设计的总体思想 16
4.2.2 钢配中心 17
4.2.3 平直中心 18
4.2.3 曲型中心 20
4.2.4 涂装中心 22
4.2.5 舾装中心 22
4.2.6 总装中心 23
4.2.7 集配中心 23
第五章 分段连续制造 24
5.1 分段流水作业 24
5.1.1 流水生产特征 24
5.1.2 分段流水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比较 24
5.1.3 分段流水制造需要考虑的因素 25
5.2 分段离散制造 26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附 录 30
第一章 绪论
论文提出了基于中心模式下船舶车间布局,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且以国家重点工程外高桥造船为背景进行实践设计。
1.1 造船业概述
1.1.1 国内外造船现状比较和我国造船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逐渐向国外发展,其中也包括了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巨大的成就,年均造船量世界排名已经连续几年跃居世界前三。不能因为这些成果我们就骄傲自满,将我国打造成世界造船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尤其和韩日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可从以下方面看出:
(1)我国造船[1]总产量和他们相比还比较小,市场的占有量也存在着距离。在上世纪末,中国船舶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产量占据世界产量的比例由以前的2.5%上升到6%(见表1-1),但是,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产量达到峰值也只有日本的1/7。
(2)造船技术水平比较低。韩国有关研究组织整理了对日、中、韩三国的造船水平的调查成果,并且为它们进行了评估研究(最终结论如表1-2所示)。显而易见,我国造船技术水平和日、韩这些世界造船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而且,我国一权威研究所依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式对我国的造船水平进行了测评。研究显示,1983年~1998年中国造船整体水平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距离,由约11年增长为15年。
表1-1 日韩中船舶市场占有量对比
年份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完 工 量
日本
产量(万总吨)
930.9
1020.4
986.0
1020.0
1115.7
份额(%)
45.4
44.4
41.5
40.1
42.0
41.3
韩国
产量(万总吨)
566.0
780.0
745.0
730
907.4
份额(%)
21.5
26.2
27.6
32.8
28.9
33.6
中国
产量(万总吨)
107.6
94.8
109.6
147.4
144.0
129.9
份额(%)
5.5
4.2
4.2
5.8
5.7
4.8
(3)生产效率低下。1996年,英国的“AI”公司根据世界上几个造船具有规模的国家以及区域进行了统计,并且做出了成果(见表1-3)。由此可见,中国的造船效率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效率有着巨大的距离。尤其是,当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后,船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韩国和日本视此为机遇,对国内企业进行了大清洗和改造,大幅度提升了他们的制造效率,从而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的得到提升。
(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cbyhy/36919.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