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字数:1268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及文献综述2
(一)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2
1.国外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2
3.国内研究3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3
(一)调研时间4
(二)调研对象4
(三)调研过程4
(四)问卷设计4
(一)职业倦怠量表的信效度检验4
1.信度分析4
2.效度分析5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5
(三)职业倦怠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性检验6
(四)结论13
(一)信效度检验14
1.信度分析14
2.效度分析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5
(一)基于社会层面16
1.方针指引,政策引导 16
2.舆论导向,民众认可 16
(二)基于机构层面16
1.提升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16
2.合理制定规章制度 16
4.限定班额 16
(三)基于家庭层面17
1.给予理解和支持 17
1.合理规划时间 17
致谢17
参考文献17附录18
引言
一、 职业倦怠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
1.国外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国外针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形成四种流派,分别是临床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组织学观点和社会历史学观点。临床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费登伯格。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勒诗和佩斯。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感降低的症状。
组织学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奎内思。奎内思认为,倦怠是对有压力的、使人心烦的、单调乏味的工作的一种应付方式。这一观点强调,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如何来影响个人对工作的反应。
社会历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耶鲁高校的萨若森。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这一观点强调,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
Pines和Aronson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个案研究,形成了BM量表,共有三个维度: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采取7点记分。虽然BM量表的构建有利于学者对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它的信度、效度却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的置疑。
Shirom和Melamed在其理论基础之上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SMBM),包括情绪衰竭、生理疲劳与认知厌倦三个维度,均采用7点计分。
Dmerouti和Ebbinghaus建构了另外一个量表,即OLBI量表,它包括两个维度:衰竭和脱离工作,使用4点计分,可以应用于包括非助人行业在内的多种行业。
3.国内研究
二、 研究过程与问卷设计
(一)调研时间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过程
(四)问卷设计
(一)职业倦怠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
职业倦怠量表即MBI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衰竭维度(1、2、3、4、5)、非人性化维度(6、7、8、9)、成就感低落维度(10、11、12、13、14、15)。笔者对整个量表以及三个维度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表31职业倦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
维度
Cronbachs Alpha
项数
情感衰竭
0.938
5
非人性化
0.942
4
成就感低落
0.856
6
职业倦怠量表
0.949
15
从表31可以看出,职业倦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9,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560.942,均大于0.7,说明信度优异。
2.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从而检验问卷的效度。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3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0.830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2334.705
df
105
Sig.
0.000
表33 解释的总方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