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资本禀赋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效应研究【字数:9976】

2024-02-25 12: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农民工的就业类型和就业途径,运用计量统计方法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影响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的因素,并试图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含量越高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市场招聘的方式寻找工作,就业类型也不局限于第一产业;社会网络关系较差的农民工更愿意接受市场招聘的就业途径;经济资本对农民工就业选择具有支持作用。因而,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农民工的资本存量,合理引导农民工的就业行为,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文献回顾 2
(一)农民工的界定 2
(二)资本禀赋的界定 2
1、人力资本 2
2、社会资本 3
3、经济资本 3
(三)关于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研究 3
1、就业类型 3
2、就业途径 3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界定 4
(一)数据来源 4
(二)变量界定 5
1、自变量 5
2、因变量 6
3、控制变量 6
三、实证分析 6
(一)研究假说 6
(二)计量检验 7
1、资本禀赋与农民工的就业类型 7
2、资本禀赋与农民工的就业途径 10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2
(一)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资本禀赋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效应研究
引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根据《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工仅占总数的0.4%,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9.1%,第三产业农民工的就业人口占比已经超过50%,2018年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增幅达到2.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职位需要高素质人才,但农民工自身素养与职位要求大多不匹配。同时,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就业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就业环境较差、维权意识低等。那么,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哪些农民工会选择继续从事第一产业?哪些农民工会选择从事第二、三产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民工就业途径的选择?如何引导农民工就业行为?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科尔曼的资本理论,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三个维度出发运用计量统计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农民工的就业选择的因素,并试图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文献回顾
(一)农民工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民工的定义角度不同:在来源层面,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口却在城市或乡镇中务工的劳动者,是在中国传统户籍制度影响下衍生出的特殊身份标识(郑功成,2002);在身份层面,“农民工”是可以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身份类别,它是在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以及文化影响下产生的第三种身份(陈映芳,2005);在就业层面,“农民工”这一概念是指具有农业户口和承包土地,以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的劳动者(李培林、田丰,2011);在制度层面,农民工由于传统的户籍身份,很难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和其他劳动者群体,并且被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排斥(郑功成,2006)。
综上,可以分析得出农民工群体的一些基本特点:首先,他们往往具有农业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他们通常选择在本地城镇企业工作或前往外地务工,非农工资收入占一定比例。最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李小玉,2012)。
(二)资本禀赋的界定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这个概念被定义为生产中可投入的生产资料,包括物质、人力、资源和技术知识等内容。Elinor Ostrom(2003)认为资本是指被生产出来或自然存在的生产要素储备集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等)。禀赋原指个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在经济学理论中,禀赋见于Neckscher和Ohlin(1919)的要素禀赋理论,用于代指劳动力、技术、土地、技术管理等。本研究综合以上论述将农民工的资本禀赋定义为农民工个人及家庭先天或后天具备的可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类资源和能力储备的集合。本研究正文部分统称为资本,并依据科尔曼的资本理论将其主要划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三类。
1、人力资本
西奥多W舒尔茨(1960)最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劳动者素质表现出来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具体包括知识、技能、智力、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等。同时,他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目前,学术界针对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角度呈不同看法:DeBuarw等人(2002)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状况是影响农民工非农就业和其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舒尔茨(1962)认为人力资本状况对迁移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有很大程度影响,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外来劳动者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但是,部分学者对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持悲观态度,如刘林平等(2007)则根据劳动者价值和报酬是不同的观点,认为拥有不同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和职业经验的劳动者之间不能够简单替代。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途径及其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谢勇,2009),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自身技能水平等的提高,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工资收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