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投入对大就业能力的影响【字数:11034】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就业能力定义 2
(二)国外研究成果 2
(三)国内研究成果 2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 2
二、研究对象、过程与方法 3
(一)研究对象 3
(二)研究过程 3
1.问卷设计 3
2.问卷的基本内容 3
3.问卷发放与回收 3
(三)数据分析方法 3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3
(一)描述性分析 3
1.样本的基本情况 3
2.大学生考研目的分布 3
3.大学生考研前的就业能力评价分布 4
4.大学生考研投入分布 5
(二)方差分析 5
1.时间投入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5
2.经济投入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6
3.情绪投入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7
4.机会成本投入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7
5.小结 8
(三)线性回归 8
1.考研投入对组织管理能力的影响 8
2.考研投入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9
3.考研投入对创业能力的影响 10
4.小结 10
四、本文结论及建议 11
(一)本文结论 11
(二)建议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考研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调查问卷 13
考研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引言
Method
引言: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上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是越来越严峻。因此大学生急迫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在他们看来,考研是最直接提高就业能力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逃避当前就业形势所带来的压力。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这预示着就业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而2018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38万人,不难发现通过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能力已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根据上述情况,本文提出考研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以往学者多从就业能力结构维度的影响等大方面分析研究,得到的大多是偏向理论的研究结果,所以本研究以考研投入这一小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证明考研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影响,且具有正面影响与反面影响,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风潮,采用有效方法提高就业能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一、文献综述
(一)就业能力定义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提出的,在那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其主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技能是就业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个人的态度、愿望以及背景条件等不包括在内[1];二是就业能力实际上就是个人特质与其他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结合[2];三是就业能力是一种主动适应和满足工作要求的胜任特征,不仅包含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而且包含自我效能、元认知、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与市场的交互等[3]。
(二)国外研究成果
(三)国内研究成果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
二、研究对象、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主要以安徽、南京地区一本院校的全日制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中选择考研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在考研过程的各项投入以及其对他们就业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1.问卷设计
由于本研究是针对考研投入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所以无法从公开的文献和资料中找到合适的数据,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阅读已有文献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初稿,再经过导师的指导修改,得到初始问卷,然后进行初步测试,对少数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最后总结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
2.问卷的基本内容
此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大学生的考研投入及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希望发放问卷得到有效的研究数据。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考研基本情况、自身就业能力评价、考研投入及其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四个方面内容。
3.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2019年4月5日通过网络发放的,主要利用QQ、微信等通讯方式对经历考研的大学生进行发放。截止2019年4月15日,共收到问卷250份。完整回收221份问卷,完整率88.4%,其中11份为无效问卷,故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84%。
(三)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22.0中文版和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