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校外培训对大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以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例【字数:13591】

2024-02-25 12: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综述3
(一)基本概念3
1.校外培训 3
2.人力资本3
3.公务员考试培训3
(二)国内研究概况4
1.中外对比研究我国培训优与劣4
2.公务员培训机制市场化改革与课程再设计4
(三)国外研究概况5
1.培训活动市场化 5
2.公务员培训制度5
二、调研过程5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回归分析9
四、结论与建议11
(一)研究结论11
(二)对策建议11
1.对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建议 11
2.对意图参加公考培训的大学生的建议 12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校外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
——以公务员考试培训为例
引言
引言
“公考热”的持续升温催生了新行业的萌发一一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近年来公考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占据着培训市场。公务员考试包含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又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项考试内容,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考察考生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掌握能力,很多考生空有一腔报考热情,但对于如何备考却是无从下手,因此,很多考生希望利用培训机构的辅导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强大的培训需求促进了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大量查阅文献后发现,已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合理性、公考培训市场的问题与弊端、政府作用与措施等方面,很少将公考培训与大学生人力资本联系起来分析。那么公考培训机构的考试培训究竟影响了考生的什么能力?对各种能力的提高程度如何?影响人力资本提高的因素又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公务员考试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
第一,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作为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国内众学者虽对此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与关注,但相关的成文研究却还较少,对于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考前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等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深入公考培训机构中的学员,以实证研究为手段,研究了公务员考试培训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对研究校外培训行业和大学生的培训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现今众学者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现状描述和经验总结阶段,缺乏理性科学的阐释,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17.0软件进行研究,调查方法有效、分析工具科学,是为一个创新之处。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调查研究大学生在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上的偏好。
第二是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公务员考试培训分别提高了考生何种能力,并详细分析每种能力的提高程度为多少,进而在理论上给出解释。
第四是在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大学生理性报考公务员考试培训提出对策建议,另一方面对培训市场中各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提出意见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基本概念
1、校外培训
校外培训是学校正规教育体制以外的,不受学校规定、安排或制约,受教育者主动选择的教育[1]。各类社会组织、团体或者个人通常是其创办的主体,主要辅导校内课程之外或课程延伸的内容,除个别培训机构租用了学校教室作为培训地点之外,校外培训的地点往往安排在学校之外的场地。在形式上,校外培训的辅导更为多样,包括一对一专门培训、一对多开班教学、远距离线上指导等;内容上,校外培训主要致力于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技能教育培训和商业培训等;目的方面,校外培训主要作用于相关资格证书的考取、升学和工作、知识技能的提高等。校外培训相比于学校课堂培训通常更具有针对性,如公务员考试培训就是针对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所进行的一种考前培训。
2、人力资本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念[2],从此,众多学者开始将“人力资本”作为一项有别于实物资本的新资本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他在《国富论》中认为可以将领导才能、沟通交流才能等通过努力锻炼而来的才能看成是资本,而要想获得这些才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实际的成本,这些有价值的才能作为实际成本在人身上实现了向人力资本的转换[3],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人身上各种能力的总和。此外他还促使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萌芽。人力资本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个人身上所体现的才能开始被学者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本,古典经济学大师、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1965)认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力的生产力,人们对自身的投资非常重要[4]。此后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克服重重阻碍将其纳入到经济学门类中使之成为一个分支,他不仅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阐述了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5],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方式与途径。他的思想对之后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其在人力资本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舒尔茨又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与舒尔茨同一时代的贝克尔(1964)弥补了前者只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分析,运用经济数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6],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