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性视角下的大人力资本增值策略研究【字数:1608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绪论2
(一)概念2
1.学习适应性 2
2.人力资本增值2
(二)相关研究2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2
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2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3
1.研究目的 3
2.研究意义3
(四)技术路线3
(五)研究方法4
1.文献分析法 4
2.问卷调查法 4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4
(一)理论基础 4
(二)分析框架5
1.能力技能人力资本5
2.意识形态人力资本5
3.文化知识人力资本5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6
1.研究问题 6
2.研究假设 6
三、研究设计6
(一)目的 6
(二)问卷结构6
1.基本信息6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6
3.建议收集7
四、结果与分析7
(一)基本信息 7
1.调查对象 7
2.调查方法 7
(二)调查结果7
1.结果 7
2. 具体分析7
3.学生建议10
(三)总结10
五、结论与启示10
(一)结论 10
(二)启示 11
1.学校层面 11
2.学生层面 11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附录 14
图1 技术路线 3
表1 问卷调查结果7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差异比较8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差异比较8
表4 不同城市大学生的差异比较8
表5 不同家乡大学生的差异比较8
表6 不同高中大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学生的差异比较9
表8 大学本科生调查概况9
学习适应性视角下的大学生人力资本增值策略研究 以大学为例
人力资源管理 施雯
引言
引言
一、 绪论
(一)概念
1.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众多,党远鸿认为学业适应性是一种顺应,即学生对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的 “顺应”,以及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加持续的学习效能[1]。冯廷勇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一种行为过程,即学生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因此学习适应性的定义是一种学生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
2.人力资本增值
在本次研究中,人力资本的概念采用舒尔茨的定义,他从人力资本的内容出发,指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因素[3]。人力资本增值则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投资和扩充,促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以提升[4]。
(二)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人力资本的研究最早也是产生于国外,18世纪的亚当提出了初步的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才能,而这种才能既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财产的一部分[9]。马歇尔认为教育投资可以为企业和国家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10]。舒尔茨和贝克尔是为促进人力资本逐渐被重视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位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凝聚于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他能力,且其中包含了初、中及高等教育[11]。之后的学者更加侧重于对人力资本进行计量分析,如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等。
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淘沙提出了学习适应性的五因素,即学习、人际、生活自理、环境、身心症状表现[12]。卢谢峰在淘沙的基础上增加了角色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两个因素,由此构成了由七个维度组成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13]。之后,方晓义等人改编的量表选择已有的人际关系、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三个维度,同时也新增了校园生活、情绪、自我、满意度四个维度,形成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14]。冯廷勇等人研究得出学习适应性的五个要素: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社会活动[15];之后又基于这五个要素编制出“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16],到了2010年,运用此量表对四类大学的大学生适应性做出了研究[17]。此外,国内也衍生出相应的课程即一年级学生必修课《大学生学习指导》,它是中国计量大学教学改革的成果,目的是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课程十分受学生欢迎,包含了班会主题活动、选修课、新生必修课等形式,目前已扩散到国内若干所高校,并成为浙江省的精品课程[18]。国内对人力资本的相关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大都都是基于舒尔茨的观点,区别就在于所包含的方面有些微差异,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舒尔茨的观点。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整理,编制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大学为例,从学习适应性的视角观测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情况,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人力资本增值上呈现的差异。
2.研究意义
(1)理论上的意义
在国外,既有针对所有人的适应性调查工具,也有单独针对大一新生或全体大学生的理论工具,甚至已经有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国内,从对于大学生适应性因素的探讨、单独针对某一群体的问卷编制测量到适用于所有高校的适应性量表的产生,到研究更加细致的具体因素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但是,基于学习适应性对人力资本增值策略进行研究却是一个缺少研究的领域,不仅仅是人力资本增值,新型的人才教育目标也提出要有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适应性的了解也要进行调整[19]。希望本次的研究可以为该领域提供一个实例,做出一些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