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新一线城人才引进政策比较研究【字数:6939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综述2
(一)从人才引进政策的分类角度来看2
(二)从人才引进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来看2
(三)从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分析来看3
(四)从人才引进政策的成效来看3
二、研究设计3
(一)政策分析框架构建3
1.X维度基本政策工具3
2.Y维度对引进人才的各类保障制度4
(二)政策文本收集5
1.收集方法5
2.政策文本5
3.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5
三、人才引进政策文本分析6
(一)政策发文时间及数量分析6
1.政策发文时间分析6
2.政策数量分析7
(二)人才类型7
1.高精尖人才7
2.青年人才8
3.技能型人才8
4.急需的特色人才8
(三)政策文本分析9
1.X维度基本政策工具9
2.Y维度对引进人才的各类保障制度11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11
(一)主要结论11
1.各类政策工具所占比例失调12
2.忽视引进人才的后续培养与激励12
3.各“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地方特色12
4.政策缺乏时效性、实用性1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二)政策启示12
1.统筹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工具12
2.重视引进人才的后续培养与激励13
3.不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要突出地方特色13
4.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及时更新完善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目录
附录二 “新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文本1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新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比较研究
引言
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提升地方竞争力的关键,是当地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了推动社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由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相较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效果更加突出,更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回报。作为创新主体的各类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各地争夺的重点。人才作为创新的核心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加大人才引进来对当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不仅能够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缓解因人口红利逐渐消减而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当地人才质量,更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各地对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当前各国、各地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希望通过所引进的人才,推动当地发展,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性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人才的争夺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城市生活的众多压力因素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新一线”城市继续发展。相较于传统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政策更加多元,更新速度更快。与传统“一线”城市有利的客观条件相比,“新一线”城市若想受到人才的青睐,就必须发挥政策对人才的吸引作用。而当前,“新一线”城市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所出台的部分人才引进政策无法有效吸引相关人才。
为此,本研究将基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新一线”城市颁布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总结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为完善“新一线”城市引进人才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其在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更加有效地吸引并保留人才,提高当地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
一、 文献综述
伴随着近几年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人才竞争白热化,国内有关人才引进政策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加。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构成了对人才起外部拉力作用的政策要素,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地方政府往往借助人才政策的提出,来提升该地区的吸引力[1]。回顾国内外有关人才引进政策的文献资料,将从以下四个角度对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从人才引进政策的分类角度来看
陈莎莉和李铭禄提出人才引进政策应分为福利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2]。福利性政策给予人才基本生活保障,而发展性政策能够调动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助其实现人生价值。但现实中,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发展性政策。鞠炜和刘宁在对京沪浙粤苏这5地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这5地在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两方面的政策力度以及实践程度方面,完全处于不对等的状态[3]。
相较于国内人才引进政策中发展性政策供给方面的不完善,国外的政策更注重对已引进人才未来发展的支持。以新加坡为例,一系列有关调迁、晋升的配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人才的发展[4]。
(二)从人才引进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来看
Holland在对澳大利亚的人才资源发展趋势研究中提出,人才引进政策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才多方面的需求,人才引进政策有效地吸引人才,关键是了解激励人才的因素[5]。我国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往往更注重福利性政策,轻视发展性政策。相比之下,其他发达国家的政策对人才更有激励性,更加满足人才的需求。如美国,为了留住人才,除提供基本保障外,还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自由择业的权力,及充足的科研资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