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探究职业女性生育成本以三为例【字数:16217】

2024-02-25 12:2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生育成本是生育及抚育子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在江苏3市的实地问卷调查对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从职业发展的视角对生育及抚育子女的成本进行测算,探究职业女性的生育发展成本、职业发展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要使女性在生育中承担的成本有所减少,应当从政府、企业、家庭入手,国家与社会承担更多的生育成本,优化企业分担的生育成本,保证家庭中其他成员分担生育成本。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绪论2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2
1.选题背景2
2.选题意义2
(二)文献综述3
1.关于女性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3
2.关于生育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3
二、职业发展及生育成本理论基础4
(一)生育成本收益的分布格局4
1.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生育成本—收益4
2.家庭中的生育成本—收益5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6
1.职业生涯的定义6
2.职业发展的定义6
3.生育成本的定义6
三、职业发展的视角下的职业女性生育成本数据分析7
(一)数据来源7
(二)生育成本的内容7
1.机会成本7
2.发展成本7
(三)发展成本实证分析8
1.解释变量的选取8
2.有序逻辑回归分析9
四、对我国生育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启示11
(一)改革生育保险,国家与社会承担更多的生育成本11
(二)优化企业分担的生育成本11
(三)保证家庭中其他成员分担生育成本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生育二孩决策对职业女性工作时间分配的影响问卷 13
图1 20062014年全国就业女性职业发展变化趋势 2
图2 原始状态下的劳动力供需均衡点4
图3 F影响下的均衡点变化 5
图4 劳动力替代模型5
图5 替代效应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女性劳动力的挤出6
表1 职业女性发展成本统计8
表2 职业女性职业发展期望统计8
表3.1 发展成本变量的定义和赋值9
表3.2 职业发展期望变量的定义和赋值9
表4.1 职业女性承担发展成本的有序逻辑回归结果9
表4.2 职业女性职业发展期望的有序逻辑回归结果 10
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探究职业女性生育成本
——以江苏三市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015年10月下旬,“全面执行一对配偶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内容被党的代表大会正式议定,该项决议是为了应对我国加速推进的人口老龄化、持续降低的生育率以及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等一系列人口问题,就此拉开了我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帷幕。“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的生育政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与此同时,全社会对生育政策、抚育子女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也被这一政策引起。
2.选题意义
作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相继实施,意味着影响我国生育的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40年来逐步深化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工作单位为基础的托育服务及其体系逐渐瓦解,大部分家庭中婴幼儿照料主要由母亲承担,使得不少女性在职业发展和子女养育上处于两难境地[1]。
在女性就业与生育关系的已有研究中,通常用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来代表女性就业状况,基本认同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子女数量呈负向关系的结论[2]。然而,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近年来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一同递减。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0年的2.3下降到2014年的1.5,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则从78.9%下降了7.5个百分点。就业状况除了劳动参与率还包括其他就业特征。事实上,我国女性较高的劳动参与率掩盖了其内在的职业发展变化[3]。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可见,在2006 年至2014年,在高层级职业中,女性就业的比例不断上升,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办事员、操作人员在女性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分别从 2006 年的 0.56%、6.02%、2.46%、11.35%上升到2014年的1.2%、11.9%、5.6%和16%。与此同时,女性在低层级职业就业的比重急遽下降,从2006 年的67.23%下降到2014年的40.1% (图1)。
/
图1 20062014年全国就业女性职业发展变化趋势
一国女性的就业状况是性别平等性的关键衡量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性的重要依据。就业女性的生育不仅会影响女性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与其背后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情况相关联。在执行生育政策时,既不能牺牲女性的个人职业发展,也不能缺少社会保障政策、企事业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女性进入更高层级的职业,意味着家庭内部的决策会产生改变进而影响生育安排。因此,我们推测职业女性的职业发展可能会对其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这一点。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视角估算女性的生育成本,从政府政策、企业规章、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如何减少女性生育及工作的矛盾,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和报酬,降低女性的生育对其自身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推进我国人口政策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综述
关于女性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国外关于生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主要从女性产后劳动参与率展开,集中在影响就业的因素、就业竞争力、生育保险、产假、企业人工成本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认同等六个角度[4]。
在影响因素方面,Dustmann通过动态Roy模型分析得出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率和回报率不同,一个人可能会移动到使其技能快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然后在这些技能价格高昂的国家或地区工作,应用这些技能,以获得较高的薪酬的结论,这一因素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有熟练工作技能的女性放弃工作要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因而她们也许会更不舍得放弃原有的高报酬工作[5];Kreyenfeld和Sobotka认为女性微观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女性在宏观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状况、社会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等条件都是影响女性生育后是否再就业的影响因素[6][7]。在就业竞争力方面,Mincer等经过调查认为女性在生育之后在劳动力市场的长时间缺失会导致劳动知识技能的降低与劳动熟练度的生疏[8],Evertsson等提出职业中断期越长,重返职场后所处的职业地位和所获得的报酬就可能越低,即存在人力资本折旧现象[9]。Hyunbae Chun等在韩国做的调查显示,子女数量每增加1个单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就会大致减少百分之二十七[1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