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影响因素研究【字数:13648】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5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绪论 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5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6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6
1.研究思路 6
二、国内外择业相关理论研究 7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7
(二)择业观的定义 7
(三)择业的基本理论 8
(四)择业的结构维度以及量化分析研究进展 9
(五)国内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相关研究 10
1.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现状研究 10
2.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的前向影响因素研究 10
3.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的后向影响因素研究 11
三、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11
(一)问卷设计及收集 11
(二)样本基本情况 11
(三)择业影响因素确定 11
(四)量化数据 12
(五)因子分析 14
(六)影响因素分析 18
1.性别 18
2.学历 20
四、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选择分析 23
(一)层次分析法 23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择业模型构建 25
(三)相关建议 28
1.加强招聘宣传力度 28
2.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9
3.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29
4.对部分员工进行授权 29
5.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29
五、结论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0
90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农民工(此处的农民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这跟本文中的农民工定义较大的不同)总量达到28652万人,外出进城农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民工达到13710万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工作期望相对较高,需求相对更加多,吃苦耐劳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2004年初,我国开始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而现在仍然存在民工荒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工返乡现象。
促进就业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的影响程度,能够为企业HR进行薪酬管理、招聘提供依据,能够更好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减缓“民工荒”现象,稳定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相关内容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调查,了解影响90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影响因素,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从而了解影响他们择业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图1技术路线图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图书馆、知网、万方等查看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择业理论和择业观影响因素等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2)问卷调查法: 设计好问卷之后,通过网络发放问卷,然后收集问卷。之后去除掉部分无效问卷。
(3)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SPSS25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法和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然后通过MATLAB R2018a软件进行层次分析法,分析因素的权重。
二、国内外择业相关理论研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王春光[1](2001)第一次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这个定义,定义为90年代初次外出的相比接受较高学校教育的外出动机为经济性和生活型并存或者生活型的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的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 ( 2010) 在报告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陈藻 [3](2011)在研究中定义新生代农民工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具有农业户籍身份,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的有工资的收入者及具有个体经营和自我雇佣的从业人员。徐月霞[4](2014)定义农民工为出生在 1980 年以后,在农村长大,接受过基础教育却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初次就业发生在 1990 年以后的,拥有农村户口而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郑杏, 欧庭宇(2017)[5]社会学角度定义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不能回到农村并适应农村生活,又不能适应进城市生活的群体,主要是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包括从小在农村生活后到城市工作的群体和从小在城市生活并工作的群体。
在本文中,将90后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1990年及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身份的曾经或者正在异地城市工作的非农产业工作者。
(二)择业观的定义
翟振元[6](2002)定义择业观是世界观、价值观在职业生涯中的表现,是人们对择业目的、标准、意义与价值相对固定的观点和想法的体现。林良夫, 楼成礼, 袁熙贤[7](2012)定义择业观是大家因为需要,评估职业生涯中的每个活动创造的利益,是人们关于择业目标、择动机、标准的想法,是人生价值观在择业行为上的表现,确定他们的选择职业的倾向甚至工作的时候的态度。吴丹, 杨思尧[8](2014)定义择业观归类为意识范围中,是对于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的目标的观点,是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展现。张利锋、崔晨秋[9](2015)定义择业观为: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信念和态度以及处理择业问题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