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其盈利能力影响研究【字数:934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2
(二)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不利于提高盈利能力或影响不显著 3
(三)文献述评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的选择及度量 5
(四)研究模型 6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 6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8
(三)多元回归分析 8
五、研究结论 9
致谢 10
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其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着金融市场的持续改革。我国在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的举措使得存贷款利率更加市场化。政府干预的减少意味着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虽然整个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存贷利差”获得收益的发展模式受到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也开始面临着商业模式更加成熟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威胁和挑战。
金融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而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商业银行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主要有五个基本职能: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的职能由性质所决定,概念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迅速扩张,金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本结构。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增大盈利空间,商业银行需要合理配置传统利息收入和非息类收入的份额,推动收入结构的多层次的发展。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要尽快调整战略定位,改善收入结构,积极发展创新。本文在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期望为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实用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充足的研究样本的基础上运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就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效用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本文主要是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个方面出发,整理分类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赫国胜(2010)采用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09年度数据,多方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状况,建立回归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盈利能力增长。因此,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有积极的作用。[1]王曼舒,刘晓芳(2013)通过研究我国20082010年各季度14家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净息差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并且商业银行规模与盈利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在利用发展非利息收入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需要着重控制成本费用。[2]郑玉华,崔晓东(2014)筛选了10家商业银行数据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作者将非利息收入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NIR)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国有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展开对比研究。结果得出,非利息收入的发展水平将受到传统业务模式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业务模式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市场定位以选择出合理的非利息收入发展战略。[3]诸方帅(2014)选取了2007年-2012年的数据,通过构建pool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是非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与银行盈利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净利息收入如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加会降低银行绩效。最后得出结论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绩效有益。[4]成力为,魏来,张东辉(2016)利用20052013年中国10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用GMM方法研究信贷规模扩张和收入结构调整对其盈利能力及风险的影响得出结论(1)除城商行外,信贷规模的迅速增长在提高银行盈利能力方面效果不太显著;(2)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调整收入结构,增加非利息收入的份额。[5]杨宏斌,魏琴(2018)运用我国22家上市公司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同时运用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和赫芬达尔指数来代表商业银行收入的多元化水平。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结论。并且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正向效用更加显著。商业银行在增加净利息收入份额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监督和管理。[6]Rosie和Wood(2003)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银行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一方面探究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分析它们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结论表明仅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在收入的稳定性的前提下,非利息收入类业务的发展能够有效转移银行风险的同时降低银行盈利水平的波动性。研究结论也与当时欧盟银行业资产盈利水平的稳健发展表现出一致性。[7]Saunders和Schmid(2014)搜集了美国10000多家银行在20022013年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较高时,其盈利能力更强,同时面临破产的风险也更低。商业银行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也不会导致经营风险的提高。[8]Nadia(2016)通过对710家欧洲商业银行的股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股权的多元化经营可以提升银行绩效。并且银行能够从多元化经济中获益:它们表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较低的盈利波动性和较小的违约风险。这可能是由于这些股东带来了多样化的管理活动。[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kjx/56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