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人力资本【字数:11436】

2024-11-02 13: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2
Key words2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一)新农合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4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4
三、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5
健康衡量指标:QWB法和SAH法介绍5
模型7
倍差匹配法7
两步法(TwoPart)模型8
数据来源9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9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1
新农合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11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2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12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时间的影响14
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的影响15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6
结论16
政策启示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多维健康人力资本
摘 要
本文使用2000年和2015年的CHNS数据,采用PSMDID模型和TwoPart方法,通过建立主观健康自评指标SAH和客观健康指标QWB,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能够显著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与非农劳动参与,但对其劳动时间与劳动收入影响不同,其中客观健康指标中CPX(症状/复合健康)和MOB(行动性)分别对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劳动时间有正向影响,但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客观健康指标对其农业收入有正向显著影响,而自评健康指标对其非农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佐证了国家对新农合投入大量资金的健康效应及价值性。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趋势加快,至使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大源泉——“人口红利”(即总人口结构“中间大,两头小”)逐渐消失。蔡昉(2019)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流入城市,农村可用劳动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力逐渐呈现出结构性短缺的现象。此外,我国农村老年总人口数、实际老龄化速度、程度均已远高于城市。截止到2019年初,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在总人口占比18.1%(国际上通常用10%作为界限),相比2015年增长了2%;年龄在65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在总人口占比12.6%(国际上通常用7%作为界限),相比2015年增长了2.1%。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劳动参与率、人力资本、消费能力下降,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所要解决的突出制约,而这已经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负向作用(刘生龙,2008)。因此,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人力资本,增加他们的劳动参与,进而利用老年人口数量优势保持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当今学术的热点研究议题之一。
与农村青壮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对疾病冲击的承受能力更弱,而身体健康状况会影响他们是否参与劳动(吴海盛,2008;杨志海等,2015),因而对医疗保健服务有很强的需求。2003年,我国开始在部分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改革,以农民自愿为原则,通过增加医疗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率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健康质量。截止2015年底,全国新农合的参保人口总数达6.7亿人,新农合的整体参保率达到98.8%,已基本实现了各省市新农合制度全覆盖的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我国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增加了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而且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支出、就业情况等。农村老年人作为农业劳动的主要供给者,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在新农合政策下得到了真正的改善,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善,并且这会对他们的劳动供给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因此,本文从健康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关系,可以为我国今后实现农村居民健康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我国如何进一步挖掘第一次人口红利的供给侧效应、开启第二次人口红利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新农合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自新农合实施以来,一直关注该政策对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但学者在该问题上一直持有分歧。Wagstaff and Lindelow(2009)通过三轮家庭调查数据发现,“新农合”激励更多人寻求更好地治疗,从而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而Lei and Lin(2009)利用分析CHNS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没有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Chen and Jin(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能够降低儿童和孕妇的死亡率;Li and Zhang(2013)利用CHARLS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并没有对显著提高参合人群的健康。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吴联灿、申曙光(2010)以自评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健康人力资本的指标发现,农村居民健康状况通过参与新农合有了改善;李湘君等(2012)以生活质量指标作为健康人力资本变量,发现新农合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质量改善状况不同;程令国、张晔(2012)使用两期CLHLS数据研究发现,新农合能够提高参合者的健康水平;王丹华(2014)三期CLHLS数据研究发现,新农合能够提高参合者的客观健康水平,但降低了参合者自评健康水平;王翌秋、刘蕾(2016)研究发现新农合对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短期健康人力资本和长期健康人力资本,但效果不一。
(二)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国内学者近年来开始关注健康人力资本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并采用不同的指标与方法进行研究。关于劳动参与率方面,刘生龙(2008)使用CHNS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越高,其劳动参与概率越大,而且存在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魏宁和苏群(2013)、孙顶强和冯紫曦(2015)分别使用CHNS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研究结果均表明农民的健康状况对其非农就业的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许庆、刘进(2015)利用CHARLS数据发现,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对其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于劳动时间方面,田艳芳(2011)通过使用Tobit模型,发现健康状况不好的人会减少其农业劳动时间;秦立建等(2012)研究也发现,健康状况不好的人会减少其非农劳动时间;杨志海等(2015)使用慢性健康冲击和急性健康冲击作为衡量健康人力资本的指标发现,这两种健康冲击均会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劳动时间。关于劳动收入方面,秦立建等(2013)发现,健康人力资本显著影响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并且邓力源等(2018)发现健康人资本对农村男性居民非农就业收入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