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字数:10552】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4
二、 文献综述 5
(一) 国外研究进展 5
(二) 国内研究进展 5
1. 传统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研究进展 5
2. 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研究进展 6
三、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分析 7
(一) 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选取 7
(二) 传统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选取 7
1.货币供应量 8
2.利率 8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
(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选取 8
1.常备借贷便利(SLF) 8
2.中期借贷便利(MLF) 8
3.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9
(四)控制变量指标的选取 9
(五)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9
(六)模型设计 11
1.传统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模型 11
2.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模型 11
(七)实证结果与分析 11
1.数据平稳性检验 11
2.货币政策影响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分析 12
3.稳健性检验 1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3<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 /> (一)主要结论 13
(二)主要不足 13
(三)政策建议 14
1.完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14
2.加强完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 14
3.推进银行业转型与创新 14
相关文献 15
致谢 17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金融学 张天一
引言
引言
由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关系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而金融中介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甚至整个经济行业的影响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商业银行通过调控短期的商业资金和长期固定资本等方式来缓解经济社会各部门的资金短缺。在货币政策周期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规避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递以及宏观系统性风险。
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前,学者们商业银行对贷款投放的关注高于对其在货币政策运行周期中主动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关注。直到次贷危机爆发,一些研究学者认识到这种传统的分析模式是存在不足的。2005年,学者Rajan提出,商业银行,如果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会因为有获得更高的获益目标的目的,而提高风险承担主动性。而由于美国长期的低利率环境,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承担的主动性,也在不断增强,并因此推动了房价的攀升和房地产方面的信贷及其推出的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2008年,两位国外学者,首次提出了,一个名为“风险承担渠道”的概念。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模式后,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极为复杂。因此,及时优化和改善相关货币政策,以便使银行平稳度过各种挑战和危机,并及时应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在2013年之后,央行创新发布了一系列更具结构性的,相关货币政策衍生工具,使市场的流动性变强,这给本研究带来了较大的研究意义。因而,深入研究这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相关部门,在进行经济调控的同时,做好金融风险规避,且可以促进提高银行的风险意识、风险管控能力,从而使金融系统的稳定得到保障。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即以赢得收益为目的,而追求风险的行为。在存款保险和有限责任等相关制度下,商业银行,通过承担来自各方的金融风险,通过运营管理来得到相关收益。在进行市场竞争时,商业银行会因为有动机追逐收益而承担相关风险,但若其风险承担行为没有被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范围之内,就会影响到各相关方(例如股东等人)的利益。作为信用中介的商业银行,其资本负债率高达将近90%,更需要获得关注。若商业银行有着过于松懈的信贷标准,其在追求更高收益而风险过高时,整个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甚至整个金融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都将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本文以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为例,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货币政策是否会影响我国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二是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例如传统型和结构性,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产生不同的影响?
文献综述
国外的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存贷款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上。而有些我国国内的学者,却将研究方向,放在了区分货币政策类型,以此对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造成的影响,分别进行探究。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研究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这二者关系,略早于国内。Rajian(2005)[2]提出过,商业银行风险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关系,只可惜在当初的时代,并未引起学者们的特别关注。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国外对于二者的关系,开始了大规模研究。Zhu and Borio(2008)[1]第一次提出了,名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的概念。他认为,货币政策因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识别,进而将影响其拥有的风险资产头寸、信贷的投放。
金融危机彻底爆发后,Haibin Zhu、Claudio Borio(2008)[1]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这个理论更具系统性的,通过研究估值、收入、现金流效应等作用机理,论证了该渠道的存在,并以此研究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几种作用渠道。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