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以上银行为例的实证分析【字数:11993】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2
引言2
文献综述3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理论研究3
(二)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研究3
(三)关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研究4
(四)关于第三方支付对于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4
(五)已有研究综述5
数据、变量与模型构建5
样本数据选取5
(二)变量选取 5
(三)模型的建立6
实证分析7
(一)描述性数据分析7
1.第三方支付规模分析 7
2.GDP增长率分析 8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析 8
4.内部控制变量及被解释变量分析 9
(二)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的影响9
1.平稳性检验 9
2. 协整检验 9
3.模型确定 10
4.回归结果 10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
以上市银行为例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正在深刻地经历着第四次的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与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日益地延伸到了人类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同时,基于此模式产生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金融服务电商也在以蓬勃之势向前迅速地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已经成为了推动全球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新的又一个机遇与热点。而在当中,最重要的核心主体就是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其本身拥有支付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等优势,在其作用下,新型支付市场的规模进一步得到拓展。在以往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机制当中,核心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第三方在线支付业务模式的诞生以及其规模的扩大则对其发展带来了强烈的经济冲击。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其在不断地向曾经处于历史舞台中心的传统金融进一步靠近,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延伸了自己金融业务的产品种类与相应领域,逐渐地蚕食了很多原本已经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市场份额,使得银行的业务获利空间等被进一步受到压缩。传统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金融机构,对于如何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而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发展的历史还不悠久,但在移动互联网高度的开放及互融的巨大背景下,其业务规模极速的扩张,在中国社会实体经济当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也越来越高。相比而言,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很多金融理财产品,都更有可能产生比商业银行更高的短期资本流动收益,同时在抵押贷款等理财产品方面的融资准入门槛也更低,因此其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人的广泛青睐,而这些本来都应该是一直属于商业银行来垄断的相关业务。在此背景下,商业投资银行的获利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所以对于该类主体而言,很有必要对第三方支付为自身带来的影响做出详细剖析,然后在立足本身优势的基础上借助相关途径来进行突破,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我国目前正深刻地处在战略转型期,在此背景下,活跃的经济要素众多,第三方支付对银行带来的影响也愈发复杂,但是我国的该方面研究者尚未对此进行细致的剖析,现存的理论成果大多只从理论角度泛泛而言。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定量的方法来对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获利空间影响的状况作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具体的可落地的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些经验。
二、文献综述
就当前而言,我国将研究重点放在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获利空间影响方面的理论成果体系尚不健全,然而自其极速扩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重点关注与研究。本文将回顾已有文献中有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理论研究,发展研究,风险管理研究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研究,并进行综述。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理论研究
国内金融学者观点方面,李雁(2013)认为第三方网络支付主要是指非金融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在与消费者、商家、银行等第三方交易的关联方之间直接建立了支持交易的网络平台,并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第三方货币交易清算和第三方交易资金的代管支付服务,是一种担保支付的方式。金融学者任曙明(2013),张静(2013)赵立强(2013)分别指出第三方网络支付本身带有金融中介的性质,实际上是不同交易主体中间的过渡机构,由其对资金往来做出控制。贾丽平(2019)张晶(2019)贺之瑶(2019)发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支付清算结构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现金很大程度上被电子货币所代替,这导致了相关政策的有效性不再遵循以往的机理。
吴晓求(2015)在报告中指出,第三方移动支付深刻地基于互联网这一支付平台,是独立于银行所掌控机制的一种支付模式,是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互联网移动支付金融技术基因的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工具,并具有独立的支付金融服务体系,与大部分商业银行自身运用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或自行改进的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工具不同,开始明显地具备"脱媒"等特征。
国外金融学者观点方面,国外一些学者将第三方的支付形式分类为电子货币,Thomas Soseco(2016)、Dwi Wulandari(2016)、Bagus Shandy Narmaditya (2016)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并进行相应分析, 得出了人们普遍支持建立无现金的社会并普遍认为使用非现金将会极大地促进其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发展。其进一步指出目前电子货币实际上作为一种可以进行非现金交易和支付的工具,具有明显优于借记卡和银行信用卡的诸多优点,使用上更加的高效便捷。Benjamin J.Cohen (2001) 阐释了第三方电子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电子货币支付将会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货币支付形式,并且将会增加电子货币间的跨境交易和竞争的强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