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字数:15460】

2024-11-02 13: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长达数十年,其规模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企业融资途径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渠道。中小企业是驱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引擎。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融资难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发展,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给中小企业开辟出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基于上述事实,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和影子银行还有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文献调研,分析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对融资效率进行界定并通过实证方法具体分析影子银行是如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探究影子银行能否可以在长期上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影子银行的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监管提出合理优化建议。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一、绪论5
二、文献综述5
(一)影子银行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5
1.影子银行的定义5
2.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6
3.影子银行的影响和发展6
(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和研究综述6
1.融资结构理论7
2.金融抑制理论7
3.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7
(三)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相关理论7
1.积极影响7
2.消极影响8
三、影子银行主体业务与融资效率的界定8
(一)影子银行在国内的界定8
(二)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影子银行8
1.委托贷款8
2.信托贷款9
(三)商业银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10
1.小额贷款10
2.互联网P2P借贷10
(四)融资效率的界定11
1.获取效率11
2.配置效率11
四、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12
(一)变量与样本数据说明12
1.变量选取12
2.样本数据来源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2
(二)模型说明13
(三)相关性分析13
(四)回归分析13
(五)稳健性检验14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15
(一)研究结论15
1.商业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业务加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15
2.商业银行外部的影子银行业务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15
(二)政策建议15
1.营造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环境15
2.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P2P借贷的发展15
3.强化对商业银行体系内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16
4.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市场监管机制16
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引言
一、绪论
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长达数十年,其规模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有一定年头,但目前我国部分民众对影子银行的了解仍不全面,许多人对融资渠道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上。影子银行实质上就是与传统商业银行相对应,游离于监管之外但同时履行与商业银行相似作用的金融机构,即“非传统模式”银行。其在继承了传统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资金融通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和易规避监管的特点,获得许多投资者和企业的青睐。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影子银行的双刃性。影子银行的高杠杆、不透明、难监管等特点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阻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被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
中小企业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一环。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产品服务总值占全国GDP的60%。但融资难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发展。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国家也多番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讨,早在2009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便提出利用信用增进机制来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2015年银监会提出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目标。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体系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而随着影子银行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将融资目光投向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作用如何,能否在短期和长期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都是亟待探究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做出概述,强化读者对我国影子银行的认识;从理论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和影子银行间的联系,并通过实证方法,采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具体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并对融资效率进行界定。旨在探索有利于影子银行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引导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小企业规范成长,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
(一)影子银行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1.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概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PaulMcCulley(2007)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用影子银行的概念来概括那些具有传统商业银行职能却无银行之名的金融机构,其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与传统银行体系相对应,这一说法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Geithner(2008)将这种通过短期融资渠道购买非传统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模式称之为“平行银行”。ZoltanPozsar(2010)将影子银行描述为一种抵押融资工具。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1)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来划分全球影子银行体系:广义影子银行是指传统商业银行之外提供正规资金融通职能的机构;狭义影子银行是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高风险机构和产品。
易宪容(2009)在中国最早提出影子银行是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信贷实现信用扩张的一种方式,其实质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资金交互形成的资金链。顾海宁(2010)通过整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指出影子银行是在规避监管部门下履行类似传统商业银行职能的金融实体。前央行行长周小川(2011)也持类似说法,认为影子银行是缺乏监管渠道的一种类银行机构或业务。2013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有无金融牌照、有无监管两大层面对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划分。目前各国根据国情对影子银行的界定略有差异,国际上对影子银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