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利率场化程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字数:12882】

2024-11-02 13: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学界观点以及采用的实证评估方法等相关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仿照前人研究所得的利率市场化指数构建方法,对其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回归估计并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积聚之间的影响呈现上U型抛物线的关系,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初始趋于降低,达到一个最低点后开始缓慢增加。由此分析相应的风险防范所依据的基本路径,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控提出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利率市场化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理论基础4
(一)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4
1.阶段性风险传导 4
2.恒久性风险传导4
(二)利率市场化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学界观点5
1.利率市场化将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5(1)流动性创造理论5(2)金融深化理论(存贷利差视角)5
2.利率市场化将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6
3.其他相关观点6二、实证设计7(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7
(二)变量选取与定义7
1.被解释变量——流动性风险的测度指标 7
2. 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指数 7
3. 控制变量 8(三)建立模型8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9(一)变量描述性统计9(二)实证结果回归与分析10
1. 全样本实证结果与分析 10
2. 稳健性检验 12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水平自行决定其利率水平,具体包括利率的决定、传导、结构和管理的市场化。自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渐进式分阶段探索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直到2015年我国宣布基本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限制,这标志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这一改革的推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进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提高了在金融产品定价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业之间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形态加剧。
回顾2013年我国银行业陷入的“钱荒”危机,说明尽管在金融监管和防范高度完善的21世纪,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上仍存在大量因金融环境日新月异而衍生出的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毫无疑问,对于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所带来的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率市场化是走向金融深化所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著名的“金融抑制”理论对此有过详细的说明: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累积以及银行和其客户环境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会迫使中央银行进行利率调控导致利率偏离均衡水平,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波动的出现。那么,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和银行流动性风险承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其传导效应如何?对于受利率影响最为显著的银行业来说,应当如何调整步伐直面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以上问题均可以通过建立利率市场化水平与流动性风险要素的函数关系来加以解释,由此明确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同阶段的业务转型和金融监管的方向。
一、利率市场化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理论基础
(一)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
1.阶段性风险传导
对于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时候需要实行相对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来保证充足的国民储蓄。而随着麦金龙金融深化理论的传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开始以不同的步伐推进从严格的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纵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不稳定的利率变化则基本可判定为改革初期的显著特征。
黄金老(2001)学者最早在研究中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时,其初期由于自身金融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兼之宏观环境的不稳定,容易发生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上升,并由此导致实际利率的上下波动,使得商业银行难以适应改革之后的利率环境从而产生流动性和利率风险;而待到改革转轨阶段,利率市场化又易通过利率水平的被动升高以及尚未健全的金融风险规避工具引发金融风险的二次危机。此外,由于长期的利率压制,利率市场化实行后,利率水平必然会升高,加之转轨期所产生的实际利率的上下波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甚至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
此外,鉴于我国的银行业处于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体系,大银行间存在激烈竞争。2004年利率市场化进行到对于贷款上限的放开,但这并不代表全面放开,可以看到当时基准利率和信贷规模仍处于央行的管控之下(姚余栋和李宏瑾,2013)。因此,利率完全开放后,贷款利率将上升但出现高利率的可能性较低,相比之下出现因利率环境的适应性缺乏而导致应激反应的风险较高。
2.恒久性风险传导
利率市场化早期,由于大量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确定关系产生变化,如何对利率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变成了棘手的问题。但随着利率转轨阶段的完成,阶段性利率风险将不会存在。取而代之的,利率风险将由原来的波动关系和不确定性转为稳定性和非系统性。可以看出这一全新形式下的利率波动形态也给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尹雷和赫国胜(2013)研究包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多家银行数据发现,利率市场化的施行会提高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吴炳辉和何建敏(2014)基于前人所得的风险防控理论,认为同业竞争加剧和宏观利率环境的剧烈波动,将直接威胁银行业日常的风险管控机制;对此,陆静等(2014)对贷款利率市场化下的风险影响机制展开讨论,得出尽管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下,多样的金融触角和信贷增长会一定程度上弥补盈利亏损,但是无法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方面发挥效用。
总的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将带来的风险效应可归纳如下:一是,存贷款利差缩窄,导致以存贷款作为传统业务的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二是,随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受市场竞争影响,商业银行稳步扩充信贷规模的难度增大;三是,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力度增加,贷款的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有一定调整,总体不良贷款率增高;四是,实际利率波动概率的增加,直接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加剧。
(二)利率市场化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学界观点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一方面该政策的实施赋予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权,有效提升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因为银行间或良性或恶性的竞争势头的提高间接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SAUNDERS等,2000)。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通过发挥定价权优势从而扩张信贷规模,流动性负债增加;但同时与机遇并行,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竞争又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削弱竞争优势带来的盈利空间。事实上,关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的争论一直存在,接下来就此问题的各类观点进行整理归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