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利率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基于不同种类银行的对比分析【字数:11368】

2024-11-02 13: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引言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4
1.研究背景 4
2.理论意义 4
3.现实意义 4
第二章、文献综述 4
(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因素的研究 5
(二)利差将如何变动 5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以及经营风险的影响 5
(四)利率市场化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差异性影响 5
(五)文献评述 6
(六)研究假设 6
第三章、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现状描述 6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6
(二)定性分析 7
1.收入分析 7
2.资产收益率分析 7
3.成本收入比分析 9
4.非利息收入占比分析 10
5.总体分析 11
第四章、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11
(一)变量选取 11
(二)样本选取 12
(三)分析过程 12
1.相关系数 12
2.描述性分析 13
3.回归分析 13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15
(一)结论 15
(二)建议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推动本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经过三十年左右的转变,这些国家最终将本国的资本市场改造地较为完备,商业银行的模式转变得以在此间完成。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变革就比较晚。中国自从1996年统一了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这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开端,再到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这标志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基本完结。央行2019年12月发布的公告,内容涉及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同月,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双方就金融服务改革基本达成一致,中国金融市场的继续开放必然带来利率市场化的深化。2020年5月,央行发布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实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施报告,报告说明,要继往开来,推进LPR的广泛运用,疏导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下行。同时,打理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关系,保持国内外经济的和谐发展与交互。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金融市场以及机构也有更长的时间需要去适应,作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中的中流砥柱的银行在接受央行政策指示的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成长去接受这些实时的变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获取利润更好地发展,以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从而在长期看来得以实现螺旋式上升以及波浪式前进。
2.理论意义
就当前中国的金融情况而言,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与组织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系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一方面影响着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一方面也深深影响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融资渠道主要是以银行存贷款业务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占据融资主体意味着金融市场的不够发达。现阶段央行完全放开对于利率的管制,此情此景之下,市场作为上帝之手体现了他的功能,市场的供给使贷款利率下降,需求又增加了存款利率,直接导致利差变小。这一变动对长久以来一直依靠存贷款业务的银行提出了巨大的难题。近些年,银行业所面对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根据相关文件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6.1%,而2018年的是6.6%,有所放缓。放缓的原因虽然和经济体量过大有关,但是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从国内来看,经济下行问题严重,经济转型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2020年第一季度各种概率非常低的严重事件频频发生,在这样严峻的现实环境下,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3.现实意义
政策银行只需负责调控,不以盈利作为目标,而商业银行的本质在于盈利,是寻求最高水平利润的主体,资产负债配置的最优解在于追求高收益资产和吸纳尽可能便宜的负债[4]。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差的变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日益凸显。利息收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其利润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占银行业整体收入的比例接近70%[5]。利率市场化的迅猛推进收紧了存贷利差,增强了市场上各种银行、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而过度的竞争则将一定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存贷业务[6]。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最终可以拆解到它本身的各项业务上,不同的业务在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从银行自身的盈利模式出发,研讨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中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并如何利用这些机遇,以及结合近年相关银行的财务表现,结合不同种类银行的特点,为银行的业务开展需求提出差异性的应对策略。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因素的研究
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也产生了很大变动,从总体来看,长久以来的盈利模式早已滞后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变换,盈利能力的增强幅度与商业银行能否长期屹立不倒,是否可以保持良好发展息息相关,这关系到国家经济结构的稳定。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也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商业银行到底如何受到影响,这对缓解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在利率市场化的微观传导路径中,利差和风险这两个方面是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的渠道,从而刺激银行调整其经营行为,具体体现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上。实证分析上考虑到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行业,所以大都采用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利率市场化因素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利率市场化变量的选取上,众多学者百家争鸣,各有看法,已有研究大多采用(0,1)虚拟变量[7]或选择存贷款基准利率[8]或者净利差[9]作为测度利率市场化的变量。在资产负债结构上的变量选取主要集中在存贷比、存款占比等方面;控制变量的选取则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银行总资产、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