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字数:1327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意义 2
1.2.1理论意义 2
1.2.2实际意义 3
1.3研究方法 3
2.文献综述 3
2.1国外文献综述 3
2.2国内文献综述 4
2.3文献评述 5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5
3.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5
3.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的影响 5
3.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5
4.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6
4.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6
4.2变量的选取 6
4.3模型的构建 7
4.5描述性统计分析 7
4.6多重共线性检验 7
4.7回归结果 8
4.7.1全样本回归结果 8
4.7.2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回归结果 8
3.6.3股份制商业银行回归结果 9
3.6.4城商银行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回归结果 9
5.结论与建议 10
5.1研究结论 10
5.2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10
5.2.1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电商平台构建 10
5.2.2拓展商业银行营销渠道 10
5.2.3提升商业银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10
5.2.4加强商业银行人才队伍建设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引言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即为商业银行自身,因而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等,其中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最为迅速,规模最大且业态最为成熟,因而第三方支付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表行业产业,故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中,选择以第三方支付角度入手展开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如第三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兴起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互联网将众多商家与银行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三方资金中转的支付模式。根据《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年度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自2013年起迅速增长,截止2018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90.5万亿元,具体如下图所示。
/
图11 20062018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在20062013年间平稳增长,2013年后增速迅速提高,由2013年的1.2万亿元发展至2018年的190.5万亿元,短短五年间增幅达157.75倍。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网络支付,在税务、医疗、公共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被不断应用,人们也逐步习惯以无现金的方式进行消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导致大量用户将资金转移至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同时再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理财产品的购买,实现财富的增值,此外,第三方支付也具备小额贷款功能等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大幅冲击。
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明显的冲击,进而会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影响。因而本文基于此,从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角度入手,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两者间影响关系,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运营造成了影响。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有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不仅可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而且还可以为未来商业银行更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提供理论基础。
2.实际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谋求更好的发展是每一个商业银行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可以明确分析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因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商业银行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业务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三)研究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