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高龄农民工养老困境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多大?(附件)【字数:18864】

2024-02-25 14:1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为了探究高龄农民工老年困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根据实地调研采集的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基本信息以及医疗保健与保险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初代农民工养老逆境的影响因子之一医疗保险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最后结果,本文的假设即第一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特征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对其老年生活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得到验证。最后,结合当前初代农民工养老的现状,同时结合本文研究情况,合理提出改善高龄农民工养老逆境的相关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建议和政策启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起源 2
(二)80年代以来的农民工养老问题 3
(三)目前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 3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4
(一)浙江省慈溪市高龄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养老困境的影响调查研究 4
1.数据来源 4
2.描述性数据分析 4
(二)典型案例分析 9
1.案例一 9
2.案例二 10
四、基于CHARLS数据库的结果分析 11
(一)模型构建 11
1.模型选择 11
2.数据来源 11
3.描述性统计 12
4.样本分布情况 12
5.变量设置与卡方检验 12
(二)Ologit模型回归结果 13
五、讨论与总结 15
(一)主要结论 15
(二)政策启示 15
(三)研究展望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目录
表格1 高龄农民工的个体特征 5
表格2 高龄农民工的居住、工作、收入及支出状况 5
表格3 高龄农民工医疗保健与保险基本情况 6
表格4 过去一年到门诊看病或者接受治疗的具体情况 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表格5 过去一年接受住院治疗的具体情况 8
表格6 过去一年进行自我治疗的具体情况 9
表格7 CHARLS数据库样本描述性统计 12
表格8 样本数据高龄农民工参加的医疗保险情况 12
表格9 变量设置及说明 13
表格10 医疗保险的卡方检验 13
表格11 OLOGIT回归分析结果 14
表格12 OLOGIT回归.对医疗保险情况的边际效应 14
高龄农民工养老困境:社会保障的作用有多大?
引言
一、绪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便开始急剧增加,各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对外开放经济区、工商业区、交通枢纽区、旅游风景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明显。进入90年代以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数量更是进一步扩大。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老龄化,他们的养老问题逐渐引起社会上各方人士的重视。就现实情况而言,初代农民工的养老资源仍主要来自于农村,但张世青(2015)认为因为重视程度不足、保障水平也较低,加之农村空巢化、城乡养老资源的缺乏等使得农民工乃至整个农村养老问题都日益严峻,目前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仍处于一种“残缺型”的福利缺失状态。
高龄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却总是被囊括在农民工这一群体中进行研究,不仅在界定方面较为模糊,同时在研究视角方面多局限于养老保险等。本文系统梳理与农民工养老相关的文献,为高龄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界定、第一代农民工老年生活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此外从供需的角度,选取变量,扩展前期的研究视角,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及启示。这样不仅丰富了研究视角,同时为高龄农民工乃至农民工群体养老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启示。
高龄农民工群体,本到已知天命、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却因种种原因,该老却不敢老,该休却未休,如何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建设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探索城市化建设浪潮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的解决之道,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同时,有助于保障高龄农民工晚年生活质量,对高龄农民工乃至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现状的改善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镇内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相关一手调研数据,并加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CHARLS数据库,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对初代农民工养老问题中的社会保障因素中的医疗保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强劲的经济实力,社会保障制度不论是完善程度还是一体化程度都较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是有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讨论的方面,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动机的研究(张桂敏,2017);在致力于完善相关社会保障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正在经历着类似于我国的“农民工”景象。但因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不完备,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理论研究侧重于如何构建和优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维护社会和谐,并跟据此促进经济增长(Cheng,Leu等,2004)。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起源
为了完成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涌现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初期阶段,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现象。发达国家不存在农民工这一具体称谓,但发达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问题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理论层面。代表古典主义的刘易斯模型认为,农业部分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二元经济体制中因为无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产生效率相对较低,而现代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且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如果现代工业部门成真就能够提供比农业部分更优的工资待遇,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会主动地转移到工资待遇更好、生产效率更高的工业部门中去(Lewis,1954),该模型同样解释了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大量农民工潮现象,并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