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3
1.3.2 技术路线 4
1.3.3 研究方法 4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相关概念界定 6
2.1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 6
2.2 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 6
2.3 互联网金融特点 7
2.4 余额宝及其运营流程简介 8
2.4.1 余额宝定义及特点 8
2.4.2 余额宝的主体框架及操作流程 8
2.4.3 余额宝的收益及费用 10
第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界定与识别 11
3.1 业务风险 11
3.1.1 流动性风险 11
3.1.2 运营风险 11
3.1.3 市场风险 12
3.2 安全性风险 12
3.2.1 系统安全风险 12
3.2.2 技术安全风险 13
3.2.3 信息安全风险 13
3.3 监管风险 13
3.3.1 合规宣传风险 13
3.3.2 恶性竞争风险 14
3.3.3 银行监管风险 14
3.4 操作风险 14
3.4.1 认知风险 14
3.4.2 投资者操作风险 14
3.4.3 信息不透明风险 15
第4章 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16
4.1模型构建及说明 16
4.2 实证分析过程 17
4.2.1 确定主因素及其相应二级指标 17
4.2.2 建立评价集合 18
4.2.3 多级模糊评价 19
4.2.4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21
4.3本章总结 21
第5章 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的风险控制策略与建议 22
5.1风险控制策略 22
5.1.1 业务风险层面 22
5.1.2 安全性风险层面 22
5.1.3 监管风险层面 22
5.1.4 操作风险层面 22
5.2 相关建议 23
参考文献 24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理财方式日益无法满足人们的理财需要,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结合衍生了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作为“互联网+”的理财产品,同股票、债券、基金等资本产品及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一样,正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经济生活。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互联网+”中国经济新引擎》及《天弘基金余额宝2014年报》[1]显示,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数达6.49亿,网购人群达3.61亿,支付宝使用人数1.9亿,余额宝投资人数1.85亿,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97.4%的人由于使用了阿里巴巴支付宝而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因其操作简单便捷,无需现钞流通,完全电子化等诸多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点击鼠标即可进行金融投资。
2013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增利宝,其高收益低风险易操作等诸多特点引起购买热潮。至2013年6月底,仅仅半个月时间,余额宝使用用户累积超过250万人,转入资金总额达66亿元,截至2013年11月中旬,余额宝资金总量突破1000亿[1]。由于其带来的较高的收益,货币基金本身较低的风险以及随时可转出的“T+0”赎回模式,余额宝在短时间收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余额宝宣传的“投资零风险”是否属实,投资者如何较好的识别互联网金融产品中所存在的风险意义重大。通过识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因素,根据实证研究有针对的提出规避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的策略对广大投资者具有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和paypal和两个方面。在第三方支付风险研究中,Govaerts 、Rivest R.L、Preneel、Adleman[2]在支付技术安全方面进行了 Mast Card 和visa的网上支付协议研究和数据加密算法研究;Pauline Ratnasingham 和Hemant Bhargave 以及 Shankar Sundaresan[3]以第三方支付诚信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Nir Vulkan 和 LlinBa[4]对第三方支付中第三方作为中介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关于paypal的研究,Hsien Tang Tsai[5]针对paypal的C2C支付体系不同于传统支付的特点与模式,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指出paypal需要严格的法律监管;Faruque Ahamed Mollick[6]在《Earn Money Online With PayPal Get Idea》中阐述了利用paypal平台进行资金流通与获益的研究。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块的文献资料以研究第三方支付为主。谢平教授[7](2012)在《互联网金融与模式研究》一文中首先提出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市场仍然充分有效的无金融界的状态下,资金由供给双方直接进行交易产生的金融活动。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郑敏[8](2014)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以余额宝为例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潘静[9](2013)着重讨论了互联网支付平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人性化操作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张芬、吴江[10](2013)从P2P信贷、众筹融资平台、第三方网络支付、互联网理财及虚拟货币五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国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手段及其对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邹传伟[7](2012)以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为研究对象,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三种分析方法,对其支付方式、数据处理及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进行了研究;张松[11](2013)以促进银行管理系统健康发展为目的,对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信息化的操作风险提出了管理建议;向思遇[12](2014)以国内外实际案例为支撑点,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梁丽文[13](2013)重点剖析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指引》一文并以此文件为基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今后的发展方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8269.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