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字数:14470】

2024-02-25 14:1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和徐州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从农户层面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研究显示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种子、农药投入及农机租赁投入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比例的提升,农户在这两方面的投入会逐渐下降。在参与非农就业的农户家庭中,劳动力的务工地点越远,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投入的不利影响已经有所呈现,但具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考虑务工类型和投资种类的差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影响机理分析3
四、数据来源、模型设定及变量设置5
(一)数据来源5
(二)样本描述5
(三)模型设定6
(四)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6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7
(一)基准回归7
(二)务工户回归9
(三)稳健性检验9
六、结论与启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14
图1 非农就业影响农业生产投入的机理4
表1 农户非农就业水平差异及其所占比例5
表2 非农就业水平差异下的样本特征5
表3 非农就业水平差异下的生产投入6
表4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7
表5 基础模型回归结果8
表6 非农就业农户Tobit模型回归结果9
表7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10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
——基于江苏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
引言
引言
发展农业离不开生产投入。农作物的产量等于其单产水平与种植面积的乘积,而农业生产投入关乎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及农业收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农户投入的生产性资金适量、结构合理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率,从而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以来,农户在农业投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显著的强化,农户拥有了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利,获得了生产资料及土地使用权,扩大了在农业生产投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选择权限,逐渐成为生产投入决策的主体。由于国家财力物力有限,仅仅依靠国家向农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不现实的,因此积极鼓励农户增加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才是根本出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不断升高。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亿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得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造成农业劳动时间减少,但同时也为农户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改变了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的资源禀赋,使得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农户如何平衡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不仅关系着农户家庭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也与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这一背景下,非农就业的增加会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不少学者感兴趣的课题。从农户层面研究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增进对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加深对农村农业现实发展情况的理解。
二、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丰富的探讨,但在这一问题上还未形成定论。一些学者发现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的平均农业投资水平(方鸿,2013),农户倾向于将获得的非农收入用于生产性用途(Randazzo,2014)。Stampini&Davis(2010)研究了越南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及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发现参与非农就业使农户显著增加了在种子、服务、雇佣劳动力和牲畜投入方面的支出。随着非农就业程度的加深,农户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土地的需求都明显增加(Anriquez,2009)。非农汇款有助于农户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化肥和农药,(Lopezfeldman,2010;钱文荣、郑黎义,2010),增加了农户对机械的投资和雇佣劳动力的需求,以此来应对非农就业带来的家庭劳动力资源的流失(李明艳等,2010;纪月清、钟甫宁,2013;苏卫良等,2016;王翌秋、陈玉珠,2016)。此外,在农村信贷市场发育不健全的经济条件下,非农就业有助于缓解收入波动和提高农业投资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因而对农户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影响(Janvry,2005)。有非农就业的农户家庭收入要普遍高于纯农业户,其市场应变能力也优于纯农业户,农业生产投资实力会更强(胡浩,王图展,2003)。农户利用非农就业增强了承受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其增加了对风险大收益高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Lamb,R.L.,2003)。
但也有诸多的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的农业投入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Quisumbing and Mc Niven(2007)在对务工决策的内生性进行识别后,发现外出务工带来的劳动力流失效应及收入效应并未显著影响农户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是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产生了积极影响。Damon(2010)指出,非农就业基本不会影响农业生产性投入,汇款收入的保险作用及信贷效应较为微弱,对农业生产性资产积累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无法有效地提高农户的投资强度(Davis,2014)。农户往往不倾向于将非农汇款和收入用于农业生产,相对而言他们似乎更愿意进行消费性支出而不是生产性投入(Rozelle,2008)。Mines(1982)也指出,留在农村中的多是妇女或老人,他们往往没有动机投入时间或者金钱来改善他们的生产能力,这些汇款更被偏好用于住房建设投资或教育投资上。类似的,Osili(2004)对尼日利亚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从外出务工者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在给家人汇款时也通常不会把农业生产性投入列入预期用途中(李强、毛学峰,2008)。
除了上述两种结果外,还有学者发现非农就业反而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存在负向影响。刘承芳等(2002)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对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可能性和规模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口比例越高,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可能性就越低(刘荣茂、马林靖,2006;Ji等,2012)。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收入比例的提升使得农业收入的重要性下降,对农业生产性资产的积累造成了负面影响(Ahituv、Kimhi,2002;Hennessy、Brien,2008)。非农就业收入越高,农户越有可能减少在粮食部门上的投入(Wu and Meng,1996),单位土地上投入的化肥、农药和种子都会下降(张忠明等,2017;钱龙、钱文荣,2018)。非农就业会降低农户购置农业生产性资料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户进行土地投资和土壤保护(Morera,2006;朱喜等,201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