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字数:8799】

2024-02-25 14:1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关乎我国国计民生,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安全对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粮食问题也是我国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要素进行分析,主要使用农业机械拥有量、耕地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以及耕种面积作为分析要素。得出结论农业机械拥有量和耕地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业生产环节应重点发展农村机械化生产,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由此将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有机联系,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2
一、文献综述 2
(一)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2
(二)研究经验借鉴 2
(三)研究的目的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3
二.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3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3
1、粮食生产主体传统与现代并存 3
2、政策影响粮食生产 3
3、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但是农业投入较大 3
4、粮食生产成本在不断提升 3
(二)存在的问题 3
1、技术资金的缺乏 4
2、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不足 4
3、粮食销售逆向影响粮食生产 4
(三)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 4
三、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变量说明及模型选取论证 5
1、变量说明 5
2.模型选取 5
3.实证结果 6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措施 7
(一)研究结论 7
(二)建议措施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我国是粮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消费大国,粮食关乎我国国计民生,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安全对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粮食问题也是我国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对粮食的需求更大,由于农业资源的缺乏,使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粮食产量的提高也遭受阻碍,人口迅速增长,粮食数量与质量都得不到改善,进一步影响了粮食的安全。近几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增幅较低,至2016年甚至略有下降。2016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30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1,624万吨,比上年减少520万吨,减产0.8%。相对于粮食生产能力,我国的总人口一直在不断增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粮食产量波动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会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各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不仅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安全,也是关乎全球稳定及世界能否更好的发展的一件大事。粮食问题早已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上对影响中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粮食这一主要农产品,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要素进行分析,列举和分析出影响粮食生产的要素及各要素影响程度的大小,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粮食产量的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整个粮食生产的结构上来说,提升粮食含量需要各个要素的协调和配合,从技术、资金、组织、政策等多方面进行联动提升,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则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姚成胜等,2016)。杨干忠(2008)指出,就生产而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指出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力是人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它的变化即代表技术进步的快慢。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在劳动资料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自然灾害、农药、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产量均有影响(李青松等,2015 ),只是影响大小存在差异。
此外,耕地类型、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均有影响(聂英,2015;姚成胜等,2016;姚涛,2013 )。就耕地面积而言,姚成胜等人还指出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降低。
除了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劳动力以及生产力以外的其他因素对粮食产量有影响,例如政府补贴政策(李响玲,2014;刘鹏凌,2016)、价格因素(杨月峰等,2014;彭婵娟,2016)等等。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本文将选取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参考因素,纳入截面数据分析模型,具体研究他们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二)研究经验借鉴
生产环节作为基础环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粮食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水平物质要素投入等因素,过往的文献也有所涉及,Chen、Yu、Chang和Hsu(2013)利用我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计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则主要由农业税减免研究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决定,机械化教育减灾措施也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李国璋,周琦(2007)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机动力的变动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发现化肥施用量始终是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机动力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张浩,陈昭运(2008)用非稳定的分省面板计量方法对19492005年我国农业增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力受政策影响严重,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物质投入因素中化肥和农机的使用对产值的贡献度最大。赵芝俊、袁开智(2009)采用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