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字数:1179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
(一)国内研究2
(二)国外研究3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4
(一)理论模型4
(二)数据来源4
(三)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5
四、实证研究结果5
(一)新农合对是否就医决策的影响6
(二)新农合对常规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7
(三)新农合对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8
五、讨论与总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变量设置及说明4
表2:就诊和住院情况5
表3:新农合分组下的就诊和住院情况5
表4:是否就医决策的Probit估计结果(低收入样本)6
表5:是否就医决策的Probit估计结果(高收入样本)6
表6:常规医疗服务利用的Probit估计结果7
表7:收入分组的常规医疗服务利用估计结果(边际效应)8表8:门诊机构选择的多元Logit回归结果(低收入样本)8
表9:门诊机构选择的多元Logit回归结果(高收入样本)8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表10:住院机构选择的多元Logit估计结果9
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的生活一直保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重点和基础。为了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升农民的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我国不断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组织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作为主要内容,在农民医疗方面采取互助共济措施。2003年,我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涵盖范围包括农村大部分较为贫困地区,对这些地区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农村参与者每年都在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接近7亿农民参加新农合,2017年财政部门给予新农合人均补贴达到450元,除此之外,在新农合政策涉及到的范围内就诊,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报销的份额比2016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从1.4亿增至3.65亿左右,且大部分老人居住在农村,对医疗的需求巨大。而新农合是农村老年人就医报销的主要途径,我国大力发展新农合以缓解老年人看病的压力,缓解老年人就医难度大,无钱就医的情况,从而在根本上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保障,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农民同样可以享受健康的权利,促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公平公正发展。根据“Grossman健康需求扩展模型”(Grossman,1972),由于政府给予补贴、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因此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对健康需求的提升是医疗服务增加的基础。本文根据 CHARLS2015年的数据,使用 Probit和多元 Logit模型,研究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就医行为从是否就医、常规医疗服务类型、医疗服务机构层次这三方面展开研究。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国内研究
很多文献运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数据,结合Logistic回归、OLS回归、倍差法等方法,对新农合对农民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关于新农合对农村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任向英等(2015)利用嵌套 Logit方法,并导出弹性回归方法,使用价格弹性模型研究发现新农合的普及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明显上升,基本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付爽(2018)应用SPSS24.0、Stata14.0这类统计软件对干扰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原因进行研究发现,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老年人的就医次数,但是降低了老年人医疗支出的费用。程颢(2012)构建了个人医疗保险决策以及医疗服务消费决策模型,理论分析了在医疗服务价格增长背景下,个人医疗保险决策行为和医疗服务消费决策行为,结果表明会增加患有慢性病的参合农民们的医疗服务消费,显著提高参合农民的医疗总支出、门诊支出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值。姚兆余等(2013)基于对苏南三个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在个人缴费比例低、财政补贴高的模式下,农民及时就诊率较高;低缴费标准、高补偿水平的模式并没有导致农民选择高等级的医疗机构就诊;较高的补偿水平模式下也并未带来农民过度地利用医疗资源的后果。张琳(2013)建立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之上,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包括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模型、Multinominal Logit模型、TwoPart模型研究出新农合减少了参合者“有病不医”的可能性,致使因为经济收入过低无法看病的情况基本消失,并且新农合充分更提高了患病人员对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利用概率,收入较低的人群在这方面的表现更突出。潘力(2017)发现新农合在普及的过程中,许多农民认识到及时治病的重要性,但出现了部分农民生病无论大小,几乎都选择住院的现象,反而使新农合的运行负担增加。刘国恩等(2011)根据2015年CLHLS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农合虽然对农村老年人去医院就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效果不很明显。决定农村老人就医的要素是老人自己的健康情况。王翌秋等(2011)调查发现,本阶段新农合没有改变农村老年人原来的就诊习惯,对老年人的就诊方式影响不大。李明桥(2011)使用CHNS数据以及配对估计方法研究,发现门诊补偿能促进患病的农户及时接受门诊治疗,江金启、郑风田(2014)使用江苏、安徽两省农户的抽样数据,通过两部分模型(2PM)进行回归,研究发现新农合制度能使农户就医的概率增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