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问题研究基于山西长治平顺县60个样本农户的案例分析(附件)【字数:1926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 5
(一)国外研究现状 5
(二)国内研究现状 6
二、平顺县农户的多维贫困实证研究 8
(一)数据来源与区域概况 8
1.数据来源 8
2.区域概况 8
(二)完善多维识别体系的依据及指标选取 8
(三)样本数据的一般性统计 9
1.家庭人口规模 9
2.家庭劳动力分配 10
3.受教育程度 10
4.收入情况 11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的评价 11
1.适用性分析 11
2.确定主成分 12
3.各指标权重 13
4.分析与讨论 19
三、总结与讨论 20
(一)结论总结 20
(二)建议讨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1
附 录 23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问题研究
基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60个样本农户的案例分析
引言
引言
1、研究背景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人民生活的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的综合现象。在诸如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远达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到社会可接受的标准。贫困现象不仅表现在家庭收入水平低、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水平落后、卫生健康得不到保障等,还在贫困人口所面临的不可控制的脆弱性方面深有体现。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减少贫困是全球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深入探讨的主要研究课题。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减少和消除贫困必然是发展过程中的长期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进度也深深影响着全球减贫扶贫工作的成效。为达到这一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将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重视起来,先后组织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0)》等系统的扶贫计划,并在计划时间内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计划的落实过程中,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贫困人口的总数大幅度下降,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①。但是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朱梦冰,李实,2017)。随后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中央文件的推出,2015年贫困人口从7017万减少到5575万,减少了1442万人。但是,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新时期仍面临新的困境。随着农村内部经济结构的整体转型发展,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也呈现出不断更新的变化趋势:例如,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更深、反频率高;同时扶贫开发工作中伴随着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下降,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等问题。另外,新型的贫困群体不断产生;贫困人口的代际传递也较明显;贫困的性质也逐渐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从生活贫困转变为发展贫困(韩莹,201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扶贫工作总要求。2015年6月中旬,习主席总书记赴贵州省主持召开扶贫攻坚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书记强调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汪三贵、刘未,2016)。通过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出:只有将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做到精确有效,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实现精准帮扶;只有通过精准帮扶,才能真正让贫困户脱贫,从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由此可见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目前,各国的贫困研究中大多通过衡量收入或消费来界定贫困人口。我国的现行标准是农民人均收入以2010年的不变价格制定为2300元,每年各省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升。虽然我国现阶段的贫困标准相较原贫困标准而言,新增了贫困人群的身体健康程度、教育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等状况,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仍是精准识别工作关注的重点,目标是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并未在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仅仅以收入或消费为标准来确立单一的贫困信息是十分局限的,这就导致了对贫困个体家庭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代际传递性的忽视。
在这个问题上,随着各国对于贫困问题研究的深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73)提出贫困不仅应用收入或消费多少来测定,还应将收入贫困之外的其他因素,如社会地位以及其他生活条件纳入考虑,即贫困是对人基本行为能力的剥夺。贫困不单指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还包括住所条件、医疗健康保障、教育质量、公共服务等条件的匮乏,Sen将这种定义下的贫困称为“多维贫困”或“能力贫困”。当多维贫困的概念提出后,大众对于贫困成因的认识逐渐成熟,同时多维贫困问题也在《世界发展报告》、《联合国千年宣言》和《千年发展目标》中受到着重强调。由此,各国学者对于贫困的界定、测度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的研究开始超越收入或消费的单一维度,扩展到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维度。
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国情来看,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诸如社会保障和教育水平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这个差距正在日益扩大。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贫困人口愈加向着相对贫困发展,此时用收入或消费来界定的贫困标准已不能够全面准确地识别贫困人口。因此,综合多维度的因素来界定贫困、测度贫困、并制定精确有效的消除贫困政策措施,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2、研究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