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影响农户了解土地确权政策的因素分析以泰州姜堰区农村为例【字数:11509】

2024-02-25 14:1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土地确权的验收工作已基本完成,它是土地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终结我国农村承包地地籍管理混乱的现状。本文在姜堰地区周边农村搜集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和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农户了解土地确权政策的因素。确定了土地利用现状中,土地流转状况、流转费用的显著的负面影响,流转年限的正面影响;个人特征中,受教育水平与性别的正向影响以及年龄的负面影响以及农业收入的正面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使流转年限灵活化,强化基层宣传,推动法治保障的政策意见。
目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 文献综述 2
(一)土地确权的意义 2
(二)土地确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
(三)土地确权的影响 3
(四) 文献总评 3
二、 研究假说 4
三、 数据与模型 4
(一) 数据来源 4
(二)模型设定 4
(三)变量选择 4
1.因变量 4
2.自变量 5
(四) 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使用前提检验 5
四、 ,描述性分析与计量分析 6
(一)描述性分析 6
(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8
五、结论与政策意见 9
(一)结论 9
1.个人特征 9
2.土地利用现状 9
3.农业生产经营 10
4.村部的信息宣传 10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影响农户了解土地确权政策的因素分析
——以泰州姜堰区农村为例
引言
引言
而农村土地确权的萌芽其实是以 2008 年我国部分区域以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推进农村市场化为开端的。政府希望通过确权来活化农村资本,以权赋能,以权流转,通过确权实现农村土地如城镇土地一样进入市场流转(唐贤健,张因,2012)。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体系的建立,一度是我国农村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而这确权的直接目的则是终结我国农村承包地地籍管理混乱的状态。
一、 文献综述
(一)土地确权的意义
张浩博和陈池波(2013)以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的深度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的意义以及作用。他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一直是向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而产权明晰有利于效率改进,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作用和效应表现在:(1)农村土地确权可以实现农村土地产权的明晰,是农村土地自由流转的基础性工作。(2)农民、企业、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合同关系,在农村土地确权之下可以更加规范与稳定。(3)基于集体土地确权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朱珍华(2013)论述了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现状,他认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可以规范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并为城镇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何建华和于建嵘(2005)提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道路是在城乡二元土地框架与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的前提之下,剥夺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并以行政权力强制性推行的。农民没有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获得其应有权益。侧重从农民权益保护角度论述了目前农村土地权利关系和运行原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议:在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的基础上,以市场的配置作用使农村土地实现合理流转。把农村集体土地依法确认给农民,使农民权益保障进入法制保障轨道,让农民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土地确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方面
政府对政策、制度的完善尚有不足,而执行能力也存在上下不一的问题,再加上某些地区政府公信力较弱,推行力度各地方相差较远。(徐江.2015)
2.政策制度
衔接性不足,缺乏过渡与相应的对接政策,实施过程不够规范,政策规章缺乏系统,各地实施政策本土化,缺少可参考性,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徐江.2015;东颖慧.2017)
3.农民自身
村集体的能力不足,而农户的集体意识较弱,利益观较强,对土地确权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于政策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叶成.2014)
4.我国土地长期界限不清,权利结构复杂并且争议较多。(程鹏.2015)
对于这些问题,多位学者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首先便是以法律与制度来进行规范化。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然后通过权益的有效登记,以保证农地制度向非农地转让的合法性。从规范土地流转规律,规范农民承包费等方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就动产性农地权而言,应进一步完善流转的种类和内容,减少流转的非法定形式限制;在合同费方面,应规范土地承包费,以排除法律空白所产生的承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矛盾。(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
Xiaodi FAN(2016)提出“加强相关宣传的同时,资本、人力、技术的投入是完善确权工作的有力支持”,而之后对于权证的管理也应及时调整,农村土地权的确定是建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整的电子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使农业不再局限于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当然,在这些过程中,政府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土地确权的影响
有学者提及农村土地确权后,农民对于土地承包面积的把握增加,奠定了土地流转面积的基础(李友义2016);土地确权促进农户就业方式的改变,调整农民二三产业的占比,同时促进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农村的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形式向股份制转变;流转价格上升,增加土地的流转期限,从而使农民收益增加(杨守玉,王厚俊.2009;张冬.2017;王忠林,韩立民.2009;张浩博,陈池波,2013)。也是因此土地流转呈现规模扩大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为产权结构变迁使土地流转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冀县卿,钱忠好.2009;Jingliang LIU,Zhongxiang YU.2017)通过对浙江省天台县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宁碧波等学者(2015)用因子分析法,以年龄、规模、学历等影响因素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结合土地确权,通过分别阐述土地确权对影响因子的作用,探讨了土地确权影响土地流转的作用机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