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研究【字数:1247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计量分析模型的选择与优势4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说明4
(一)数据来源4
(二)变量选择 4
四、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5
五、实证估计结果7
(一)OLS估计的基准回归结果7
(二)独生子女对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的倾向得分匹配估计9
六、研究结果分析以及启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表1:父母婚姻关系现状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5
表2: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5
表3:OLS的基准回归结果(3PL)9
表4:是独生子女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10
表5:基于户口、父母是否经常吵架、父亲是否同住分类的独生子女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ATT)10
图1:独生子女儿童与非独生子女儿童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核密度估计7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
——基于CEPS数据的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这是我国人口方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受此影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我国儿童面临较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而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当前研究仍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尚未解决:(1)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的认知能力影响结论并不统一,结果多样化。(2)现有研究选择的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代表性不够强。部分研究以调查者选择的省份的微观调研数据得出的结果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全国整体情况。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选择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追访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全国统一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来弥补由于地区差异化导致的成绩不可比的问题。从本文研究结论可知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法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独生子女的认知能力确实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间良好的婚姻状况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有积极影响,且这两个结果都在一定统计水平下显著。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而有争议的话题,而农村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作用就更加明显。运用元认知能力测度有利于将农村儿童元认知能力量化和规范化,从而较为准确的认识农村儿童元认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解决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元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减轻农村劳动力负担;而解决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有利于提高其元认知能力,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基础素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除了家长工作所在地与经济状况等因素外,诸如家长职业与社会地位,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氛围等对农村儿童的认知能力都有密切的影响。例如,我们一般认为家长的社会地位越高,儿童可以接受的社会教育水平就越高,其认知能力也就越高;而家庭中鼓励学习的氛围和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观念浓厚,家庭就更可能提高儿童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总比重,儿童就会受到更好的教育。现有的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太少,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对于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有更深切的认识;研究这一问题,能促使我们想农村人民所想,急农村人民所急,能够更好的处理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选取了此前研究者不经常选用,但对儿童认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的变量做研究;第二,实证检验了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有利于发挥这些因素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对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借鉴,对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文献综述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儿童认知能力既包括学校各学科课程能力的考查,也包括对儿童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等内容的测试。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探寻关于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还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被解释变量。此选择具有间接性,受到许多不可抗因素干扰,而对农村儿童的其他认知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并没有纳入考察体系;同时这些认知能力也具有不好量化、测试标准多样化(不具有权威性标准结果)等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留守、随迁和流动这一组相对解释变量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上,且目前的研究并没有一个足以让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的结论。这部分研究大多探讨父母外出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其结论如下:(1)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家庭经济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家庭整体收入,当家庭总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父母对子女加大教育投入(人力资本、经济投资等)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这一点可以改善孩子的客观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孩子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Gibson ,2014;侯玉娜,2015)(2)父母外出打工会对使其对子女的监管和关心不到位,由于父母职责的不可替代性,父爱母爱的缺失不利于子女的学习成长和正确三观的形成(李云森,2013;陶然,2012)。如果子女与家中隔辈人一同生活,祖辈很可能做不到对子女进行科学合理的约束和指导。因为当时我国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盲率还居高不下,加上中老年人对教育发挥作用的轻视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隔辈人一起生活有时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溺爱导致儿童心理素质差、性格恃宠而骄等),不仅会对子女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子女厌学、逃学和辍学的问题(周林,2007)。(3)Jampaklay(2006)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目前不能确定,这主要取决于父母外出的务工经历、外出务工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圈等因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