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附件)【字数:13193】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二、 常熟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及问题 3
(一)常熟农村老龄化现状 3
1.农村老龄人口增多 3
2.高龄人群增多增加照料难度 4
(二)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现状 4
(三)当前已有的农村养老政策 5
1.失地农民补贴政策 5
2.常熟农村养老保险 5
3.农村五保制度 6
(四)目前养老中存在的问题 6
三、 实证研究:常熟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6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
1.样本概况 7
2.变量选择 7
(二)回归分析与结果 8
(三)常熟市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9
四、 建议与对策 10
(一)政策支持的不可或缺 10
1.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0
2.政策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支持 11
(二)建立多元的养老体系 11
(三)引导老年人转变社会养老意识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表 1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常熟农村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正在增加。在2018年的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9%。在老年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老年人们养老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其中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更受到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比城市老龄化严重,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又不比城市老人;并且我国由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老龄化程度也不同,越是偏远地区,越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老龄化问题就更严重了。另外,我国的老年人增长速度极快,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一直增长。
因此,在面对老龄化压力下,政府也给出了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养老制度,比如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新农保强调的是国家对农民的支持,明确政府投入资金。另外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收入的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五保障制度下的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保障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此外,全国各省都表达了创新和探索的格局,北京的“9064”和上海的“9073”都表示了政府对养老服务以及机构的重视(张宜,2016)。其实在政府这一社会支持以外,还有社会以及社会组织的支持等,这些支持也是不能忽略的影响老年养老的重要因素。由于年轻人对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家庭养老再也不能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需要更多样化的养老方式。在这一点上,将开始新的养老方式,如当地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也有更多选择作为养老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主客观的制约。主观上是老年人的经济条件以及思想问题,客观上是社区养老服务以及机构在老年人养老方式中有供需矛盾,并且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一个特定的城市为调查地点,对该城市内农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苏州市是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为中上的城市,农村老人较多,养老市场需求量较大。据苏州市老龄委的统计,到2018年止,苏州市老人的总人口为183万人,占苏州市总人口的26.0%,常熟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超过33万,其中老年人占常熟总人数已经达到30%,并且农村老年人口比城镇更多,且不断增多。常熟在经济发展上在苏州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常熟在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努力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常熟地方政府以及社会组织也采取措施,发展社会养老。通过各级努力,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社会养老体系,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方式的养老,也有政府出台的新政,鼓励社会养老,但是家庭养老还是老人的首选。因此,本文将以苏州常熟为例,探究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且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在面对农村养老模式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养老模式。日本农村养老体系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在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讨论日本农村养老模式性质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大致分为3种观点:多元养老模式结合;社区与家庭养老结合以及政府主导养老模式。雷继明(2013)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他们需要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政府养老保险结合起来。张熹(2016)支持社区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让社区承担责任,主导养老政策,提供社区服务和资金供给,家庭子女也给予帮助,比如日本推行的社区养老护理体系就属于这种养老模式。马明(2014)则持第三种观点,他认为日本农村养老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提供政策制度,资金补贴等活动。
作为欧洲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德国养老模式逐渐成熟,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社区居家互助模式,许多年龄较大且自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他们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但是不愿意去养老机构,想待在家中养老的,可以让社区中其他年纪较小,自理能力强的老年人照顾他们,这种模式基本上是自发的,往往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多元住宅”的共同养老模式。这种相互支持养老模式将传统的家庭关系与单亲家庭相结合。老年人可以帮助单亲家庭正确照顾孩子,单亲父母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帮助与需求。第三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模式。一些德国大学生因财政拮据而无法租房,该模式让老人和青年人住在一起,老人提供给青年人房屋,青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
在国外,为了维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国家会出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第一,市场保险型养老制度,在欧洲和亚洲发达国家作为农村社会化养老而流行。美国的市场保险型养老制度于1935年根据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法”建立,可分为三部分:社会保障、雇主保障和个人养老储蓄账户。农民的养老保险由雇主承担,政府只需要自下而上的责任,被保险人支付同样的费用和享受相同的待遇。第二,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养老保险模式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必须为所有公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是利用普遍的福利模式充分展示政府的行政职能,实现高税率的高福利,为穷人提供丰厚的财富,并尽量减少各种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差异。第三,强制性储蓄养老保险模式。新加坡采用这种模式,其特点是政府没有直接参与国家养老金问题,而是试图充分利用个人行为。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公共积累基金制度,以加强公共储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