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英语学习能力对贸易的影响【字数:12873】

2024-02-25 14: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分支,其中,语言交流扮演着重要作用。除通用的英语之外,很多国家经济体使用本土语言,语言差异必定对沟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际间贸易。本文着眼于英语学习能力对国家间贸易的影响,通过引力模型对2006—2017年的语言数据进行了探究,从而分析英语学习能力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语言学习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对贸易的不同影响。 经过分析,英语学习能力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正向影响,其中阅读和写作更为明显。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文献综述4
(一)语言经济学发展历程 4
(二)语言经济学中共同语言对贸易的影响 4
(三)语言经济学中语言差异程度对贸易的影响 5
(四)语言经济学中使用特定语言对贸易的影响 5
(五)托福考试分数与英语语言能力 5
(六)数据分析 6
(七)小结 6
二、模型与数据 6
(一)理论模型 6
(二)实证模型 7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8
三、实证分析 8
(一)英语语言能力整体分析 8
(二)分科目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9
1.阅读能力9
2.听力能力 10
3.口语能力 11
4.写作能力 12
四、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表1数据分析与预期 8
表2 中国与43个国家语言能力与贸易的关系 8
表3 阅读能力9
表4 听力能力 10
表5 口语能力 11
表6 写作能力 12
英语学习能力对贸易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在世界各国交流愈加频繁、世界经济互相影响加强的今天,各国间的交流互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成为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对外贸易中重要的一环是贸易双方的交流沟通,而语言是影响跨国交流的重要因素。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有些语言为较多经济体所共用,如英语、法语等,而更多的经济体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的不同必定将对沟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国家间贸易。语言学习活动有助于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语言阻碍,使交流更加顺畅,从而减少贸易成本。
随着语言经济学概念的提出,针对语言差异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大多数研究通过测度语言相似度、语言距离与语言学习所花费的成本研究其对贸易的影响,证明了使用语言距离越近的两种语言的经济体贸易交流会更多,且第二语言的使用同样会对两国间双边贸易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事实上,语言相似度和语言距离代表了各国语言本身的特征,语言学习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受前两者的影响,而另一个影响异国交流的重要因素——语言学习能力,被忽略了,研究语言学习能力对国际间贸易的影响的文献很少。
各个国家官方对语言学习程度的考核方式众多,如众所周知的托福、雅思、日本语能力认定考试、韩国语能力考试等,某种语言考试的全国考生平均得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该语种语言学习的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的外贸公司对于来自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客户大部分均使用英文进行贸易。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支撑起了异国沟通的桥梁。可以说在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中,英文的使用最多、占据地位也最重要。那么,不同国家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对国际贸易是否存在影响?其中不同科目(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能力对国际贸易分别有怎样的影响?本文采用各国托福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各国英语语言学习能力,试图探究其对与我国贸易量的影响。
本文剩余部分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对语言经济学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模型和数据来源;第三部分实证分析语言学习能力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并给出可能的解释。
一、文献综述
(一)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着眼于语言差异与国际贸易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语言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对语言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众多学者也给出了多种定义。Francois Grin(1996)首次提出语言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研究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随后,各种语言经济学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国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许其潮(1999)首次引入西方 “语言经济学”思想,随后中国的学者也陆续开始从事相关研究。
Melitz(2008)认为除两国间经济规模、贸易协定、地理位置等影响贸易的因素,语言也是影响贸易量变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Carr(1995)将国际贸易中语言的作用比作货币,认为国家间使用同种语言的作用类似于使用同种货币,能使贸易中交易成本减少[3]。Grin(1995)将语言作为变量引入经济学模型中,探讨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建立了相关研究体系。Grauwe(2006)发现,经济增长与语言趋同有着密切关系。国内学者黄少安(2011)叙述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他认为语言经济学是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由两方面构成:其一,语言本身产生、演变以及消亡的规律。其二,语言、语言政策及其演变与经济主体行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的相关性。张卫国(2007)指出语言通过语言技能作为人力资本、语言歧视和语言政策三个层面对收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马云霞(2012)通过分别研究语言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构建语言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探究了语言对经济的具体作用。他认为,语言随经济外力作用的不断扩张,这会最终导致使用这种语言人数的不断增加和语言经济价值的不断提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