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附件)【字数:9903】

2024-02-25 14: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和路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通过成本效益、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间接效应、市场竞争效应、低端锁定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生了影响,总体上来说随着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制造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会增多,选择创新的企业也会增加,低端锁定效应抑制国内企业发展的情况不明显,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活力发展。故提出政策建议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程度,积极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新发展创造新机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3
三、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7
四、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8
(一)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选取8
(二)数据的来源与处理9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9
(四)稳健性检验10
(五)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分析11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2致谢13
参考文献14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内生增长理论与模型传递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企业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展现了经济运行中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这四阶段循环的不可避免性,也使企业家与政治家更加重视创新的作用。中国在对外贸易和经济水平均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政府对研发和创新投入也与日俱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统计,201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达8903亿元,2017年达到10064亿元,政府研究与试验发展资金经费支出在2016年达到3140亿元,2016年达到3487.45亿元。全面加大创新投入以获得更高的创新产出无疑是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受到资源总量的约束,可能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所以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有利于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促进企业创新行为,推动经济发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随着产业融合和经济的发展,金融、运输、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既是连接农业、制造业的“黏合剂”,也作为中间投入全面参与到制造业生产当中。由于具有空间接近的特性和流动劳动力的服务供应模式的特性,通过比较优势、专门化或规模积聚等效应,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会促进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越来越多的国家扩大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我国也处在稳步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的道路上。2014年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17年,科技部印发《“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在更高层次的融合。2018年,政府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将建设重点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服务贸易协议,减少限制条件,推进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2012年到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规模大幅提升,服务贸易结构日益优化,新型服务贸易进出口稳步增长,旅游运输建筑的传统服务贸易总额占比也有下降。
可以预见,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对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将会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一方面,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开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方向性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对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逐步开放带来的多重效应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六大板块。研究中学者多计算专有权和特许权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为生产性服务指标。已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自由化会对制造业企业产生明显的影响。影响分为三类: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三种。需求遵从论认为制造业的扩张生产的需求使生产性服务业获得发展动力,供给主导论认为这些更先进、充分的生产服务供给,能给东道国带来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互动论则认为上述两种关系为相互融合影响的。Farrell、Hitchens(1990)的研究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与制造业行业效率的提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Antonelli ( 2000 )等发现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的投入可以提高一国制造业企业的效率。Penh等(2013)从服务需求和供给角度构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交通、金融和商业服务业是制造业的主要供给者,并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最为密切。
以服务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做衡量,许多学者业进行了研究。利用宏观数据,蔡伟宏(2016)发现生产性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各国自主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效应有差异,对不同技术密集度、要素密集度的国家有不同影响。宣烨(2017)通过对OECD与非OECD国家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与货物贸易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不同,生产性服务品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会促进高科技行业创新能力。冯正强(2018)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不同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在对开放经济下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Robinson et al. (2002)利用12个国家服务部门数据,发现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促进东道国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原因。Joseph Francois(2007)研究发现DECD 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通过减少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唐保庆(2009)从服务贸易进口、FDI流入和积聚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以APEC17个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证实了从服务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R&D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但是,也有贸易理论指出进口这一过程可能会使本国制造企业离不开国外技术,削弱本国制造企业能力。董也琳(2016)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并没有抑制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人力资本投入显著提高了创新产出和技术溢出吸收能力;高技术行业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获得的直接技术溢出效应最强,吸收能力也强于中、低技术行业。
随着Meliz(2003)异质性企业理论的提出,学者们在关于制造业企业的研究上也开始考虑进更多的异质性因素,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研究。通过划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权以及不同地理位置,人力资本等特征,发现了具有异质性的企业在其行为选择和在贸易自由化中受到的不同影响,在模型中考虑更合理的控制变量,有利于制度的精准投入,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