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字数:12022】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2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2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3
(三)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整理4
三、模型构建4
(一)模型设定4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5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6
四、TBT对我国钢铁出口额的回归结果6
(一)回归方法的选择6
(二)回归结果的分析7
五、中国钢铁行业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7
(一)政府角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7
1.我国应为钢铁出口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7
2.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8
3.加大对技术研发的鼓励和投入8
(二)企业角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8
1.企业扩大国际市场8
2.规范生产,加强企业间合作8
3.生产绿色钢铁产品9
六、总结9
致谢9
参考文献9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引言
引言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高速增长,与各国在不同领域的经济往来与合作得到更深层次的加强,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钢国,钢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我国钢铁出口额自2004年以来一直持续上升,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铁出口额同大部分出口行业一样急剧下降,受到很大的创击。金融危机结束后,钢铁贸易市场回暖,我国钢铁出口贸易状况也日渐良好。2011年以后,钢铁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基本稳定在4%至5%(见图1)。但是近年来,由于冶炼钢铁技术低下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我国与其他国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各类反倾销、反补贴事件屡出不穷,另有部分国家对我国出口钢铁征收巨额关税,使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遭受重创,叫苦不迭,导致钢铁出口额增长极为缓慢,近两年来甚至有下跌的趋势。在面对全球钢铁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我国政府使用供给侧改革的方式希望降低钢铁的产量,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我国钢铁产量仍持续扩大,国内外钢铁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在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首次面临亏损的情况,持续到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仅为1.28%(郑雨豪,2018)。对此令人担忧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我们从两个方面切入。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图1 中国钢铁出口贸易额以及占中国总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首先,尽管我国每年钢铁产量数额庞大,但是由于核心技术的不足,所产钢铁大部分都是低初级钢铁,所出口的也大多为普通钢材,而在国际钢铁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特钢却较少,特钢所要求的技术很高。对于外国来说,普通钢材进口具有可替代性,所以往往更倾向于从邻近国家进口,有时间短,运费低的优点。同理,我国钢铁也主要流向邻近的东南亚国家,但是面对距离较远,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来说,我国的钢材是没有特别优势的。长期以来,除了宝武钢铁这一在全球都可算是一枝独秀的企业,我国其他中小型钢铁企业都普遍存在技术低下,钢铁产品价格低廉的问题,这也给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提供了机会。就目前来说,我国绝大多数钢铁行业只充分发挥了人力充足、产量大的竞争优势,而忽略了行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导致我国产品达不到国际要求标准,最终影响了我国钢铁对外贸易的获利。
其次,除了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原因,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对我国钢铁出口造成了影响。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钢铁行业也终将成为夕阳产业,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企业,在我国并未大力支持钢铁出口的状况下,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通过发起各类反倾销、反补贴案来限制钢铁从我国出口至本国。美国则在2002年将钢铁的进口关税从8%加到30%,但这一举措遭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与反对,WTO更是因此对美国开出了高达20亿美元的罚单,然而就在去年3月,特朗普政府又故技重施,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欧盟、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随即采取各种反制措施应战,去年6月,美国又宣称对我国合计42种钢铁制品的关税给予豁免权,对我国而言,虽然每年出口至美国的钢铁贸易额远低于东南亚等国,但是总体上而言,该政策对我国钢铁出口仍是有利的。
除了通过直接增加关税对我国钢铁出口加以限制外,我国钢铁出口还面临着许多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阻碍。根据中国报告网显示,我国钢材的主要出口地为东南亚、韩国和中东地区,2017年合计占比54%左右,但是根据WTO/TBTSPS通报咨询网的数据显示,我们发现近年来这些国家TBT通报数多达52件,他们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式一方面用合法的方式保护了本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所进口钢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但是这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钢铁的难度,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际贸易才得以迅速发展,所以在研究贸易壁垒尤其是关于TBT的影响上,相比西方学者,国内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起,最早有国外学者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中提出:技术与管理法规往往会造成无谓的贸易阻碍,所以应当被消除。文章中对TBT出现的主要方式作了简明的介绍,但未进行深层次的定义与探究(Robert Baldwin,1970)。之后有学者以否定的形式定义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认为某个技术的标准、法规或及格评定程序,倘若同时作用于国内和国外企业,就不能定义为技术性贸易壁垒(Ronvld Fischer&Pablo Serra,2000)。还有的学者以一种数学的方式来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他在文章中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集合内的非关税壁垒。往往使用于标志、植物、动物健康等,所涵盖的种类很广泛,内容也较丰富(S. Henson&J. S. Wilson,200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