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字数:17308】

2024-02-25 14: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国现阶段生育率持续走低与房价上涨引起的家庭财富的积累和再分配密切相关。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与省级房价数据研究了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房价每上升1%,二孩生育意愿约降低5.8%;房价上涨通过替代效应、财富效应和预期效应三种机制发挥作用,参加养老保险会加强房价对生育的替代,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多房家庭中,预期的总效应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主要影响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有较大家庭规模的居民,并且,房价对生育意愿的抑制普遍存在城乡地区,但是农村地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3
(一)房价对生育的影响研究综述 3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
1.替代效应 5
2.财富效应 5
3.预期效应 6
三、模型与数据 6
(一)计量模型设定 6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7
四、实证分析 8
(一)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净影响 8
(二)稳健性检验 9
1.基于工具变量的检验 9
2.运用其他的房价指标 10
3.运用意愿生育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11
(三)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机制检验 11
1.替代效应 11
2.财富效应 11
3.预期效应 12
(四)异质性分析 12
五、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图1 中国商品房、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生育率:19882017 2
图2 房价变动对住房和生育数量的影响 5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
表2 房价对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净效应 9
表3 稳健性检验 10
表4 房价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机制检验 1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表5 房价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异质性检验 13
房价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几十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观念变迁和就业结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7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3,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43。长期的低生育率不仅会带来严重的人口问题,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多重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过去40多年里,由于少儿抚养负担的减弱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受益于生育率的降低(Lee & Mason,2010;蔡昉,2010),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处于作用方向的转向期,生育率带来的正向效应正在不断减退,向负边际效应转变(王维国等,2019);二是社会养老问题,生育率的降低减少了家庭的潜在劳动力,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即加重了国民的养老负担,进一步增大了社会保障的压力。Zambaa & Hassen(2014)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分析发现生育率的下降会降低基金累积制的养老金水平;三是家庭规模和亲缘关系的减弱,靳永爱(2014)研究发现低总和生育率(低于1.5)具有自我强化机制,即低生育率的状况会进一步促进生育率的降低,当陷入这种低生育率陷阱,生育率的提高将非常困难。Tomassini & Wolf(2000)通过分析19942050的意大利亲缘关系模式,证明了低生育率造成家庭规模和亲缘关系群的缩小。
在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过程中,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高速的经济增长并行。已有研究发现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于生育率的降低,但是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上呈现异质性(顾宝昌,1987;彭希哲、黄婿,1993)。陈卫(2005)利用省级数据分析发现,在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率下降发挥主导作用;在80年代,两者的作用趋于平衡;在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占主导。王良健等(2015)利用空间计量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东部地区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而计划生育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主要的抑制作用。单纯利用宏观经济总量难以解释低生育率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谭远发、曾永明(2014)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利用20002010省级数据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控制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呈下降趋势,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内生影响,即城镇化、人口迁移、生育观念等的作用在增强。
面对低生育率和高抚养比,以及愈加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自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尽管2016和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显著增加,但一孩出生人数和人口出生率依然持续下降。“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在2016和2017年得到了集中释放,但是生育潜力仍未达到预期,而2018年政策效应有所减弱,人口出生率仅为10.94%,创下了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的新低。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政策已经不再是限制生育的主要原因。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了生育率的提高?
图1 中国商品房、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生育率:19882017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数据及作者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自1988年分批推行住房改革及1998年全面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图1描述了自19882017年我国房价水平和生育率水平的演变,房价水平已经利用CPI指数消除了价格因素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的房价水平实现了三十年的持续增长,此过程中,生育率在连续十年下降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全面推行住房改革后,住宅商品房均价已经由2000年的1948元/平上涨至2017年的7614元/平,上涨幅度达到290,9%,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分别达到了13.1%和10.5%(陆铭等,2014;Fang et al,2015)。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居民产生了进一步增长的预期,继而诱发了投机动机,所以居民即使在住房相对价格提高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弃买房(路君平,2009;贾淑梅、贾昌杰,2013)。那么,在家庭预算约束下,飞涨的房价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生育意愿?这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目标。
在二孩政策遇冷的背景下,研究房价对居民的生育意愿的影响有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减弱房价上涨对居民生育意愿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界定房价与生育的关系、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和促进区域房地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