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国际分工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实证【字数:10198】

2024-02-25 14: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世界各国贸易方式日益丰富,产品加工领域不同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渐成为热点。理论假设,在世界市场中国际分工地位高的国家出口的产品在生产设计环节有高附加值,可以获得高利润,从而促进本国的出口贸易;不过相反国际分工地位低的国家在生产设计环节有低附加值,在出口贸易中只能获得低利润,从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本文基于这样的假设,从产品出口价格角度测算1998-2016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作为国际分工地位指数的代理变量,再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为例,研究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解释中国出口悖论的原因,进一步反思我国的产品生产技术。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
(一)文献综述2
1.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研究相关文献2
2.中国出口悖论2
3.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2
(二)理论分析3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3
(一)测算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指数3
1.构建模型3
2.数据来源4
3.研究结果与分析4
(二)实证分析国际分工地位指数与出口贸易间的关系4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4
2.描述性分析 5
3.构建模型 5
三、实证研究结果7
四、讨论及总结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图1 不同国际分工地位的出口份额4
图2 不同技术产品出口比例6
图3 按年分类的不同技术出口产品比例6
图4 按产品大类分类的不同技术出口产品比例6
图5 按年分类的不同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7
图6按产品大类分类的不同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7
表1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分析5
表2 实证研究结果8
国际分工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实证
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生产也逐渐成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国际贸易推动的领域,(卢锋,2004)将生产产品的工序分给不同国家,使更多国家加入到产品生产活动[1]。不同国家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比较优势分别从事整条生产线上不同部分的加工工作。加工技术影响产品的出口价格,产品的出口价格也同样反映加工技术。施炳展(2008)指出,对于相同产品,由于发达国家以低价格进口高价格出口,而发展中国家高价格进口低价格出口,所以发达国家占价值链高端地位,发展中国家占价值链低端地位[2]。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出口,使发达国家成为贸易逆差国,也并不影响发达国家的高端生产地位和利润。胡昭玲等(2013)从产品内层面和产品层面分析,发现中国低端产品出口份额远大于高端产品和中端产品,而高端产品的出口最少[3],说明中国的生产加工技术在世界市场中依然处于低端地位。
国际分工合作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分支,它带动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不过每个国家贡献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各国不同加工工序的附加值不同,从而造成每个国家获取的利润有差异,也就是说虽然世界总体的经济发展了,不过依然有一些国家受损,这些受损的就是加工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周升起等(2014)研究发现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原处于较高端地位,不过从95年开始大幅下降,直到05年才有小幅提升,呈‘L’型变化趋势[4]。王岚等(2014)通过研究中美贸易发现国际分工地位的差距使双方贸易利益向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5]。
本文将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为例,研究国际分工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体方法是首先从产品出口价格角度出发,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用该价格指数作为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指数的代理变量,按价格指数的大小将样本分成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产品,分产品类型分别实证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分析并解释中国出口悖论。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综述
1.国际分工地位的理论研究相关文献
Schott(2004)从产品贸易角度研究美国的进口,发现不发达国家也会向美国出口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6]。Fontagné等(2007)指出,国际分工越来越大范围地发生于产品内层面,这样的分工特点是产品质量的垂直化差异,出口国经济或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别会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出现差异[7]。从国际分工视角研究全世界贸易可以发现,(黎峰,2015)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不同,渐渐构成了发达国家出口高价值产品,处于世界市场中国际分工的高端地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低价值产品,处于世界市场中国际分工低端地位的趋势[8]。李瑞峰(2016)认为产品内分工,是不同国家工业初级产品的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中,逐渐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贸易,而发达国家依赖于技术比较优势开展贸易的趋势[9]。
2.中国出口悖论
刘建江(2011)指出国际贸易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原因是经济福利而不是名义顺(逆)差[10]。刘建江(2002)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发现只有产生经济利润,社会资金才能够创造收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11]。虽然美国是一个贸易逆差大国,不过从利润和经济福利层面看,却有不同的结果。郎咸平(2009)钻研“芭比娃娃”的生产流程,发现中国与美国之间,产品内分工和贸易利润的分派现状。零售价为10美元的“芭比娃娃”,国外设计研发部分赚取9美元增值,而国内的劳动力生产只获取1美元增值 [12],同时证明中国出口越多,美国赚得越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32.html